明朝嘉靖年間的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郭樸(1511—1593),安陽人,俗稱郭閣老。
當年,閣老郭樸家住在鐘樓北邊路西側,和王三成的住宅南北為鄰。王三成所住的房屋太老了,老得搖搖欲墜。無奈,王三成只好請來了親朋好友重新翻蓋。這天下午,郭樸家有一位叫劉洪的老家人外出辦事歸來,發(fā)現(xiàn)王家多占了地基,劉洪細細察看時,王三成看在眼里,佯裝沒有看見,繼續(xù)若無其事地吆喝著匠人,忙來忙去。劉洪不敢怠慢,慌忙告訴夫人。夫人問:“占有多少?”劉洪道:“一墻之多。”夫人不信,讓劉洪領她去看個究竟。劉洪所言,果然是真。夫人責問三成, 三成手持瓦刀指著劉洪道: “你老眼昏花,沒有瞧清就把主人叫來,你再睜眼瞧瞧!”三成與劉洪爭吵不休。誰知一下點著了三成的火爆脾氣,三成吼到:“我修房蓋屋有多么不容易,你們故意找事兒!想欺負我王三成,沒門!”劉洪據理力爭。眼見雙方箭拔弩張,互不相讓,夫人拉開了劉洪。三成媳婦也深知丈夫火爆脾氣,趕緊攔住三成。避免了一場短兵相接。雙方卻已是針鋒相對,兩家矛盾變得尖銳起來,相互之間寸土不讓,幾乎到了誓不兩也立的地步。
夫人回到家里,心中悶悶不樂,這明明是三成強詞奪理,霸占自家地方,他實在沒把郭家放在眼里,真是欺人太甚。夫人在屋里越想越生氣。劉洪也覺得主人家受了欺侮,覺得這事也實在窩囊,心里很氣憤。他對夫人說:“今天,這種人得寸,明天他還想進尺,這不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嗎?”劉洪讓夫人給老爺寫信,給他點顏色才是上策。湊巧,有位鄰友去京城辦事,于是就讓此人捎書給郭樸。
捎書人星夜趕到京城時,城門已緊閉,守衛(wèi)得知是給武英殿大學士閣老郭樸送的家書,當即開城門放行。捎書人徑直到閣老府,將書信親自交給郭樸。
這時,夫人為王三成蓋房一事,終日里煩躁不安,覺得郭家在街坊四鄰面前失了面子,心中憤憤不平,恨不得親自再去京城。
家人劉洪仰望高天歸雁,焦急地等待京城來的消息。忽然,馬蹄聲聲,駿馬嘶鳴,捎書人風塵仆仆地從京城返回,來不及卸鞍就先將書信交給夫人。夫人當即拆開,展開一看,上面是一首詩:
千里捎書僅為墻,
讓他三尺有何妨。
萬里長城今還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夫人面對書信,沉默良久,她反復地輕聲吟誦,心中郁結豁然開朗,認為老爺言之有理。家人劉洪也點頭稱是。
王三成正忙著壘墻,身上臉上星星點點濺得都是泥漿。見郭家來人,心中雖有些不安,卻也不肯退讓,手持瓦刀,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陣勢,心中暗想:我王三成今天豁出去了。不料,郭家不以權勢壓人,不計其殷,竟然將地基讓給三成。郭家意想不到的舉動和夫人通情達理的一席話,讓三成尷尬得竟不知所措。心想:郭樸何許人也?誰不知閣老輔政,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郭家對鄰里竟是如此謙讓,而我王三成憑什么……三成翻然悔思,心中羞愧難言,閣老書信,大仁大義,深深地觸動了三成。三成也主動讓出自家宅基地。
郭閣老一封書信,寥寥數(shù)語,吹散了滿城風雨,鄰里兩家和好如初;最終,兩家你讓我,我也讓你,誰也不曾想到,竟讓出一條街道來。安陽人都稱它是仁義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