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專家認為這是一種謎語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說:“中國民間藝術中有許多把文字圖案化的情況,目的是將文字變成猜謎的形式。
這類文字并非像甲骨文、西夏文那樣屬于意未明文字,只是將日常的語句寫得讓人們費力氣才能猜出來。這樣懸掛在墻上,不僅增加了來客的閱讀趣味,也讓民間文化更有意義。而滑縣木版畫中的一部分文字的確是剛剛發現,以前沒有見過的。這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破解它們。”
有趣的是,馮驥才先生就把在滑縣木版畫中發現的一副對聯掛在自己書房的書架上,工作累了就看著這副對聯,猜測它的含義,兩個月過去了,還是未能將它破解。
滑縣版畫上出現神秘符號因為此年畫內容多為表達信仰
說到木版年畫,人們肯定會首先想到桃花塢、楊柳青等原有的5大傳統木版年畫。但今年在河南滑縣的發現還是跟這五種有很大不同。
此前的五種木版年畫都以刻畫生活場景、內容為主,但滑縣木版畫的內容則集中在思想和信仰方面,以神像畫為主,題材豐富。涉及釋、道、佛神像圖、古代72位全神圖、典故人物(如魯班)、神話(如搖錢樹)、動物(如老虎)、家族族譜等。
這其中“神農氏”圖引起了專家格外的關注。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夏挽群介紹,“神農氏”這個人物的形象他還是第一次在木版畫中見到,是一種穿著樹葉、很原始的狀態,當地人在畫中把他稱作“田祖”。
專家認為,每一幅滑縣木版年畫都代表了當地人早期的一種信仰和崇拜。比如人們將“鐘馗捉鬼”圖張貼在床邊,用于驅邪避鬼。由于滑縣木版年畫主要用于過年,人們每年一換,就像給神換衣服一樣,而換年畫之前都是要燒香磕頭表示對神的崇敬,然后將神請下來。后來成為一種節日的風俗。
正因為內容與信仰有關,關于敬神祈福的隱私內容可能就會用一些比較隱晦的手段來表達,日子久了,后人也不能理解具體含義,這才成了我們說的“天書”般的符號。
-文/本報特約記者 宋花
●相關鏈接
神州五大年畫
蘇州桃花塢年畫:桃花塢位于蘇州市內。桃花塢年畫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與楊柳青年畫并稱“南桃北柳”。風格秀麗清雋,富于裝飾性。
山東楊家埠年畫: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始于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造型夸張,色彩艷麗跳躍,重點突出它的“鄉土”味道。
天津楊柳青年畫: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取材內容極為廣泛,諸如歷史故事、神話傳奇等,多與生活密切關聯。
河南朱仙鎮年畫:河南開封朱仙鎮年畫自北宋至今有近千年的歷史。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神祗畫,如灶君神、太上老君等;另一種是門神,多為歷史英雄人物,如鐘馗、關羽、周瑜、戚繼光等。
四川綿竹年畫:綿竹距成都83公里。在清乾隆、嘉慶年間,綿竹城鄉就有年畫作坊300多家,他們以雕版藝術精湛、藝術情調高而著稱。
湮沒近百年的一種“全新”工藝
在制作工藝上,滑縣木版年畫也有獨特的方法
隨著我國傳統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同時期的木版畫制作也呈現出不同特點。專家認為,滑縣木版畫創立于明朝初期,與其他五種木版畫相比,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未被發現的一個新的木版畫品種。
以朱仙鎮年畫為例:朱仙鎮年畫采用套版制作法。先制作不帶顏色的線版,勾勒人物的輪廓。晾干后再設色分塊,涂以黑色、黃色、紅色、綠色、青色等顏色制作多塊色版。色版做好后先印線版,再依次套印黃、紅、綠、青等各色版。
滑縣木版畫的畫體部分是一塊整版,手法以單線手繪為主,做好線版之后,以深色再以淺色點染。印制時,先在線版上刷墨,再用嘴巴噴水、壓膜宣紙,最后用滾子軋印。滑縣木版畫以黑白色為主,也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畫。
印刷用的雕版已經流傳了200多年
木版畫在康乾盛世曾經盛極一時。山西等地印年畫的店里常年雇用很多工人。而滑縣木版年畫還保留著家族式的生產方式,幾百年來制作技藝均由韓姓男子繼承。
據藝人回憶,早年這里地年畫還具有相當的生產規模。“但現在只集中在一兩個村子中制作,村里只有十幾戶人家還會這種古老的手藝。”夏挽群稱,據他們的了解,當地滑縣木版畫的流失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印制的雕版也都是翻刻舊版,有的版子已經使用了200多年。
當地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年畫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只是作為一種營生在流傳,前些年有的人一張畫百十塊錢就賣出去了,而現在馮驥才先生為它們估價高達五六萬。
滑縣木版年畫的文化定位
夏挽群認為:“木版年畫是民間藝術的重點品類,有寶貴的歷史淵源,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人民的情感、生活、信仰等,在意識、道德、規范等方面對人們有著重要的影響。”【原標題:滑縣木版年畫難倒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