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商末周初
通高:46厘米
橫寬:27厘米
口徑:11厘米×13厘米
器內壁有銘文三字:史乍(作)彝
罍是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中容量較大的盛酒器。其名見于《詩經·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爾雅·釋器》謂:“罍者,尊之大也。”由此可知,尊、罍均為盛酒器,唯罍較尊為大。
史方罍,又可稱史作彝方罍。此器屋形頂蓋,上連蓋鈕,蓋四邊獸面紋與圓渦紋相間。長方形口,器頸矩形,與蓋對稱而合,頸上云雷紋主飾,列有旗脊。肩部折溜,仍以獸面紋間圓渦成組,兩組弦線成淺扉棱狀將主體紋飾套于其中,有鋪首作獸形銜環。腹壁急折而下,成恰當比例。圈足高而方,兩道弦線圍于足上,極為醒目。
通體淺綠繡著身,斑斕蒼茫,極盡韻致。器形雄強,線條優美流暢,亦方亦圓,中國傳統哲學與藝術思想表露無遺。
“史”姓為商代望族,其來歷可能是早期負責商王祭祀、天文等方面的官員。現存史族青銅器地區分布廣泛,包括山東滕州、泗水,河南安陽、陜西寶雞等地。有學者認為,“史”可能是商代薛國的族氏銘文,史氏可能是商周時期的薛侯。
此罍大約20世紀30年代流失到日本,后輾轉到歐洲,曾經見于1973年蘇富比拍賣會。【原標題:商末周初史方罍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