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安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安陽

安陽民間絕活兒 如何活起來

2013/10/22 11:13:13 點擊數: 【字體:

安陽民間絕活兒 如何活起來

  
    在洹園門口或者老市政廣場,很多小孩兒常常圍攏在一個捏面人的手藝人身邊,看他用左手嫻熟地搓、捏、擠、壓、粘,一團面劑子在他的手里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卡通形象,這個左手捏面人的手工藝人就是郝獻軍。在安陽,像郝獻軍這樣從事手工藝絕活兒的藝人還有很多,如何改善他們所處的環境進而促進民間手工藝更好地保存與發展,值得人們關注。

    關注,民間藝人的艱辛

    十年前,一場車禍奪去了郝獻軍的右臂。為了養家糊口,郝獻軍琢磨起了爺爺的父親賴以維生的捏面人活計。可是,爺爺和父親兩代人早已不從事這個行當了,拜誰為師?誰又肯教一個只有左手的人學手藝?無奈郝獻軍苦苦鉆研、琢磨,幾次南下四川求師,終于掌握了這門瀕臨滅絕的傳統手藝,并且把它變成了自己賴以維生的絕技,以此走南闖北。如今,在邯鄲、石家莊、北京、西安等地,“面人”郝獻軍的名字在手工藝人中都赫赫有名。

    說起民間手藝人的生存和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問題,郝獻軍用了三個詞形象地說出了當下民間手工藝人的艱辛。

    第一,生活無著。“到今天為止,這個月已經過去19天了,我只掙了450塊錢。”郝獻軍說,一年365天,幾乎沒有回過家,天天風吹日曬雨淋,平均一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來塊錢,一年下來所剩寥寥無幾。怕下雨,怕刮風,怕生病——因為這樣就沒有一分錢的收入。

    第二,群龍無首。“安陽傳統的手藝人沒有人管,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出不去的都在安陽打游擊……”郝獻軍雖然口齒不太清楚,但是說話很有條理。

    第三,后繼無人。“俺爺他爹是干這一行的,爺和爹都不是干這個的,我本來也不是干這的,為了生活,迫不得已重拾起來,還不是從老爺爺那兒拾起來。我也不會教我的孩子學這個……”十年艱辛的生存,郝獻軍甚至不愿意回憶那些辛酸和苦楚。

    郝獻軍只是我市眾多民間傳統手工藝人的一個縮影,透過他,我們看到一群人胼手胝足。

    呼喚,絕活兒需要一席之地

    付俊榮老人在傳統手藝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老人70多歲了,還在為民間手藝人奔波操勞。

    付俊榮本身是花紙夾手藝的傳承人,退休以后總想把手工藝人們聚集起來,讓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安慰和鼓勵。最初因為人員太少,不具備成立民間協會的條件,于是他們就掛靠到了北關區美術家協會名下。雖然至今已經發展到了50多個會員,但是仍然沒有正式的“名分”。

    老人總想竭盡所能,為手藝人尋找一個安穩妥當的地方,能讓他們在那兒放心地擺弄手藝。“散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手藝人,哪怕能有一席之地,就不用擔心到處被攆,他們能夠活下來,這門技術就能活下來……”可是,老人奔波數年,一直沒有解決這一難題。今年春天,老人跑安鋼、下農村,5月3日還組織藝人們在文峰塔下展演,第二天就因積勞成疾引起血壓陡高,住進了醫院,一條老命差點讓閻王爺收走。

    老人還想找一個門市代銷藝人們的作品,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記者為老人提供了一張義烏商貿城民間工藝禮品的個體經營者的名片,老人仔仔細細地把地址和電話抄在小本上,并說要趁早去聯系聯系。

    付俊榮老人今年年初在工作計劃中寫道,要讓民間手藝人實現“四有五進”。所謂“四有”,就是組織有證、展館有位、報上有名、電視上有影;所謂“五進”,是指進社區、進廣場、進校園、進景點、進企業。“老了,不中用了,不知道還能幫那些藝人們多少忙,能幫多少算多少吧……”老人無奈地說。

    非遺,不應僅僅是標簽

    在手工藝人中間,裴治國的名字也是數得著的。他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裴氏泥人”第6代傳承人,他的作品造型逼真、樸實直觀,貼近現實生活,反映了民眾的美好生活,部分泥人作品被安陽市民間藝術博物館和安陽袁林收藏。付俊榮老人因為身體原因,也常常把藝人們的組織和交流工作交給他來辦理。

    可是,裴治國靠自己的手藝也很難過上體面的生活,至于賺錢和發展更是癡人說夢。他不得不在一家房地產企業里打工,只能在業余時間搞泥塑創作。 

    在安陽市最大的旅游景點交易市場——袁林旅游紀念品交易市場,藝龍雕塑的掌柜王巖直言相告,他不會經營泥塑作品,“因為它們變不成錢,自己玩玩還差不多。”好古齋的經營者王先生也長期關注安陽市民間手工藝人的生存和發展。他說,只有政府把這些散兵游勇組合起來,變成品牌優勢,才能形成經濟產業。

    聚焦,民間藝術的困境

    郝獻軍說,他每年都要去邯鄲和石家莊參加民間工藝博覽會,他上個月剛從邯鄲回來。“每天管吃、管喝、管住,還補助來回交通費100塊錢,賣了東西,收入全是自己的。”郝獻軍很高興,他說鋦鍋、木偶表演等不易售賣的民間手藝獲得的補助更高,一天300塊。博覽會期間,邯鄲各大媒體都會大力宣傳,郝獻軍覺得就像是在給自己開慶功會或者表彰會。每次博覽會結束以后,當地領導還會與全國各地的手工藝人們合影留念。郝獻軍說,“石家莊的那個副市長還跟我握過手呢!”他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色。

    安陽市富林公司是與民間藝術家簽約的第一個民營企業,著名的秦氏絹藝作品“蟈蟈白菜”就是與該公司首先簽約的民間藝術品。總經理付林明說,他現在只是為民間手工藝人搭建了一個平臺,但沒有能力為其他手藝人提供更好的條件。首先是缺乏資金;另外,泥塑易繃不易保存,缺乏硬件保存技術;第三,缺乏輿論引導,鮮有媒體關注和宣傳。

    安陽市民間藝術博物館館長魏愛霖說,長期以來,安陽民間藝術沿用傳統的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或者父傳子、師傳徒的教育方式,使得技藝不能發揚光大;有的民間藝人發展意識淡泊,小富即安思想嚴重;此外我市民間手工藝營銷手段和渠道單一,導致后繼乏人甚至瀕臨失傳,難以形成商業化運作。

    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性的民間文化搶救、普查、整理和出版工程。它選擇河南、山東、河北等15個省、市、自治區作為首批實施省份。搶救工程將歷時10年,對56個民族存在于田間炕頭和城市角落中的民間文化,展開一次拉網式大搜救,不僅要用文字記錄,還要運用攝影和錄像的手段,將現存的民間文化遺產可視地、動態地、立體地保存下來。同時出版相應的圖片和文字,建立以照片和光盤為主的“中國民間文化音像檔案”以及計算機管理的“中國民間文化資料數據庫”。

    河南省近年來也不斷地通過媒體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和保護成效。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看到了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原市委書記靳綏東于2008年8月17日所作的指示:“請將我市絹藝作品和面人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國家和世界申報。”絹藝目前已經獲得省級“非遺”稱號,但是仍然沒有通過國家級“非遺”申請,而面人甚至還沒有通過市級申請。

    安陽市民間藝術博物館做了很多具體工作,整合全市民間手工產業的人才資源,多次組織大型民間手工藝大賽,開展民間藝人的交流,赴全國各地進行推介,著力打造安陽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用魏愛霖館長的話來說,絕活兒不僅要“絕”,還要想方設法地“活”。

    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劉娜娜【原標題:安陽民間絕活兒 如何活起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安陽晚報 2012年9月13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又聞釘鐮聲 那遠去的工藝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