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公元前112年),字長儒,西漢濮陽西南(今滑縣)人,著名諫臣、廉吏。汲黯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勇于冒死進諫。漢景帝時官居太子洗馬。武帝即位后,歷任謁者、中大夫、東海太守、主爵都尉、右內史、淮陽太守等職。汲黯為官倡導“無為之治”以還民生息;為人致仕以前朝直諫忠臣為榜樣,認為不對的事情敢于在朝堂上直接對天子提出,很讓皇帝沒面子。漢武帝對汲黯的行為開始還能遷就,但因汲黯多次直面諫言讓自己下不來臺,終于把汲黯調往京城之外,官職也一降再降。汲黯去世前的10年一直在淮陽任上,死后歸葬故里滑縣尖莊。汲黯在任時體察下情,為民請命,至今淮陽仍有為汲黯所修的“臥治閣”。司馬遷、班固、司馬光等大史學家也都不惜重墨在他們的著作里對汲黯的言行給予記述,可見汲黯在歷史上的地位之高。汲黯墓在留古鎮東尖莊村東約半公里處。墓為圓形土丘,高約7米,占地548平方米。墓地保存完好,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