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是袁世凱的墓園所在處,原名袁公林,簡稱袁林,當地群眾稱之為“袁墳”。袁墳位于安陽市北郊洹水北岸的臨府莊北地,離老城約2.5公里。該墓于1916年6月袁死后開始籌建,1918年6月竣工,是由當時的河南省省長田文烈負責督修的。整個墓區占地約140畝,耗銀70余萬兩。1958年安陽市博物館建立,館址設在袁林。
袁林建筑的總體設計,有其獨特之處,在我國陵墓建筑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國明清陵寢的風格,后邊大墓部分是西洋 陵寢的建筑風格。
墓區的南端在安陽橋洹水北岸,是一高大的照壁,壁內嵌刻有五個墓徽。照壁之后,往北是半里多長的磚石神道,途有石板橋,神道北端有一玉帶形的石拱橋。下橋北去,便是牌樓門,門柱不是傳統木質或石料,而是水泥制成的柱子。牌樓門兩側,分立著六角形望柱,四周以白玉雕花欄獅護繞,四角柱頭有四個石雕獅子。望柱上雕有日、月、星、辰、山、火、龍、虎、長尾猿、錦雞等紋飾。望柱上還有一“旸”字乃是將死者由人間引向天堂之意。望柱后邊,分立著遙相對稱的石象生,有駿馬、老虎、獅子、武將、文臣。文臣武將穿著“北洋時代”的服飾,似乎是“洋式翁仲”。中間建有碑亭,內臥一巨形贔屃(bi xi),上豎立一墓碑。碑上刻有“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九字,此乃袁之好友、時任民國總統的余世昌手書。穿過碑樓,沿階而上,便是一座紅墻綠瓦的享堂大院。北面正中為景仁堂,東西配房是存放祭器以及僧侶誦經的地方。現今景仁堂內是《殷墟歷史陳列》,東西配房是《袁林及袁世凱其人展覽》。堂院后是大墓,一派西方陵墓風格。迎面三座鐵門,中間兩扇門上鑲有兩個墓徽,其紋飾內容與望柱相同。鐵門后是一組用青白石料雕刻的石桌和五供,墓周有三層臺基均以虎皮石墻壘砌而成,最后高處為大墓寶頂。
綜觀袁林,平面形制仿明清皇陵格局,建筑造型也是傳統形式,而墓園則是西洋建筑特色,體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特征,很為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