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剛直切諫的汲黯

2013/8/13 14:14:27 點擊數: 【字體:

  
    《明史・海瑞傳》列舉了中國古代的三大剛勁直諫之臣:漢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后二人由于演義小說和戲曲影視的渲染而廣為人知,汲黯在當今社會的知名度則“黯然失色”。如果細究他們在歷史上的影響,應該說汲黯更為人所推重。

  汲黯生活在漢武帝時代,是黃老思想的實踐者,更是敢于直諫的名臣。漢武帝固然是位事功顯赫的名君,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也是盡人皆知。在他面前敢于直諫的人為數不多,汲黯就是這樣鳳毛麟角的人物之一。我們只需要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汲黯進諫是如何不為皇帝“留面子”。當時,漢武帝正在大力征召儒師,為了標榜自己推行儒家“王道政治”的誠心,而時常在群臣面前聲言準備做“仁義”之事。汲黯深知漢武帝的為人,就在朝堂之上嘲諷他:“陛下內心充斥著欲望而表面上硬說要施行仁義,怎么可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治國之道!”搞得漢武帝勃然大怒,退朝之后,還余怒未消地對身邊人說:“太過分了,哪有像汲黯這般戇直的!”同僚中有人“開導”汲黯要懂得人情世故,說話要給皇帝預留臺階,汲黯卻不肯“領情”,依然堅持自己的仕宦原則:“天子設置公卿輔弼之類的大臣,難道是為了讓我們阿諛逢迎君主的意旨,而陷君主于不義嗎?況且我已經身在官位,縱然我有愛惜身家性命的念頭,也不能做出污辱朝廷的事情來!”

  汲黯對以阿諛逢迎而得到漢武帝賞識的人嗤之以鼻。齊人公孫弘,由儒師而貴為丞相,成為尊崇儒術的標志性人物。他保官有術,在朝廷議事時從來不肯發表與皇帝不同的看法。有時,他對皇帝的某些決斷本來也有異議,并且私下與汲黯等大臣約定要共同向皇帝訴說真實的想法,但是只要到了漢武帝面前,公孫弘就改變了態度,背離了事先的預約,改為完全順從皇帝的意旨,與汲黯等人唱起了反調。汲黯為此大為惱恨,他當場批評公孫弘說:“齊人多巧詐,令人無法理解他究竟在想什么!開始他與臣等共同商定的議事主見,現在說的話卻是完全背離了當初的約定。這是為臣不忠。”與汲黯的直言快語相比較,其實漢武帝更欣賞公孫弘一心維護皇帝權威的事君之道,對后者越發禮遇。廷尉張湯也被漢武帝視為左右手,他修訂和施行律令從來只知按照皇帝的意旨行事。汲黯時常與張湯爭論律令的改變是否恰當,張湯能言善辯,把周納苛刻的法律條文說得天衣無縫。汲黯一時無法駁倒他,盛怒之下大罵:“天下人說刀筆吏不可擔任公卿大臣,果然!讓國家法律繁苛到令天下人重足而立、仄目而視的程度,也就是張湯這個家伙做得出!”后來,汲黯進一步揭露擔任御史大夫的張湯“智足以距諫,詐足以飾非,非肯正為天下言,專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譽之。”可見汲黯對張湯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其曲法以阿諛君主的事君之道上。

  汲黯毫不顧忌地公開批評公孫弘、張湯之類炙手可熱的重臣,自然招致他們的嫉恨,包括漢武帝也對汲黯心懷不滿。丞相公孫弘等人多次尋找借口加害汲黯。漢朝出動大兵攻伐大宛,奪得千里馬,漢武帝興高采烈地作了一首《天馬歌》,準備在宗廟活動中演奏。汲黯卻兜頭潑起了涼水:“凡王者作樂,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馬,詩以為歌,協于宗廟,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耶?”漢武帝默然不悅。公孫弘借機陷害:“汲黯這是誹謗皇帝的御制文獻,應該判處滅族重罪。”好在漢武帝還算大度,不愿因非議自己的一首詩歌而殺害大臣,否則汲黯就有生命之憂。其實,漢武帝對汲黯的態度比較矛盾。一方面,漢武帝敬重汲黯的正直和忠誠,曾經稱贊汲黯有“社稷之臣”的風范。大將軍衛青屢立戰功,漢武帝在宮中卻視其為奴仆一般,以至于“踞廁視之”。丞相公孫弘在閑暇時進見,漢武帝往往衣冠不整就和他對談,根本不顧忌如此對待大臣是否有失禮之處。唯獨對待汲黯,漢武帝如果冠冕未曾齊備就不與他相見。有一天,漢武帝坐于武帳,恰遇汲黯前來奏事,武帝當時未曾戴冠,望見汲黯入內,立即避身于帷帳之中,令人傳話同意汲黯的奏請。可見漢武帝對其敬重之情。另一方面,漢武帝又對汲黯的犯顏直諫很感不快,因此汲黯也就無法在漢武帝身邊久居親近官職,多次被外放到地方任職,還曾經因小小的過失而被免官,歸隱田園多年。

  汲黯不僅敢于直言進諫,而且遇到問題勇于負責,絕沒有一般官員的猶豫和觀望之態。河內郡失火,燒毀千余家,漢武帝派遣汲黯前往了解火災情況。汲黯發現火災的損失其實有限,倒是當地的水旱災害涉及萬余家,嚴重到“父子相食”的程度。敢作敢為的汲黯當即決定,以所持皇帝發給的“節”為憑據,代傳皇帝旨意命令河內郡的官員打開官倉分發糧食以賑濟貧民。汲黯的做法,救了一方百姓,卻犯了“矯制”的重罪。他一回到朝廷立即“自劾”,提出愿意為“矯制”行為負責。漢武帝鑒于他為國為民的一片誠心,下令免于究辦。汲黯還是一位務實、能干而有個性的官員。他按照黃老學派的政治學說行事,“治官民好清靜”,“責大指而已,不細苛”,在所任地方官職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績。

  名臣的政治品格與個人魅力,是可以被傳誦、被升華、被神化的。漢代人甚至于相信,淮南王劉安圖謀造反之時,對于滿朝文武官員視若無物,唯獨忌憚汲黯一人,據說劉安曾感嘆:“(汲)黯好直諫,守節死義;至說公孫弘等,如發蒙耳。”敢于正直進諫的大臣能否產生這樣的威懾力量,后世的人們不妨見仁見智,而漢代人對此是津津樂道的。西漢后期的名臣李尋就有這樣的一段議論:“聞往者淮南王作謀之時,其所難者,獨有汲黯,以為公孫弘等不足言也。”其余西漢名臣黃霸、谷永、賈捐之也把汲黯尊為官吏的楷模。當時輿論把他視為諍諫之臣的代表,不再稱呼他的本名,干脆愛稱為“汲直”。后世許多敢于直諫的名臣都從汲黯身上找到了力量的源泉。這位“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傳奇人物、偉岸丈夫,也因此而千古留名。□孫家洲【原標題:剛直切諫的汲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2006-04-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