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窗事發”成語典故來自秦檜謀殺岳飛的故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釋義】原指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岳飛一事敗露。比喻陰謀敗露,自食惡果。
【典故出處】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四:“〔秦〕檜之欲殺岳飛也,于東窗下與妻王氏謀之。王氏曰:‘擒虎易,縱虎難。’其意遂決。后檜游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披發厲聲曰:‘汝誤國害民,吾已訴天,得清矣。’檜歸,無何而死。未幾,子熹亦死。王氏設醮,方士伏章,見熹荷鐵枷,問:‘太師何在?’熹曰:‘在酆城。’方士如其言而往,見檜與萬俟卨俱荷鐵枷,備受諸苦。檜曰:‘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
相傳南宋奸臣秦檜與妻子在東窗下謀害了抗金名將岳飛,地藏王(神明)化為一個行者到人間作證說東窗事犯了,秦檜不久就死了。秦檜死后不久,兒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請來一位道士為兒子超度亡靈,道士來到陰間,在秦熺的帶領下見到了正在收審的秦檜。秦檜神情黯淡地對道士說:“可煩傳與夫人,東窗事發矣!”后來用“東窗事發”指罪行,陰謀敗露。也說東窗事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