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人跳墻的故事
2013/7/19 10:28: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袁世凱在洹上村隱居后,在城周圍購置了大量農田。在田長屯(即長青屯)、李家山、李辛莊、洪河屯、馬頭澗(白磁山)、安陽橋、王寧、朝冠、郭家灣、白家墳等村,均有袁家的土地。其地的數量究竟有多少,外人無從知曉。
袁氏小宅張慶云著《袁世凱及其家丁禍害安陽民眾的幾件事》一文中說:“當時,洹上村駐有守護袁墳的馬隊一營,還設有拘留所。夏季收租時,袁家派馬隊將欠租者拘捕,三日或五日詢問一次,詢問期間用棍棒拷打,并不給飯吃……”。文中例舉了大量事實說明,安陽縣地區的人民,因租種袁家土地而傾家蕩產者,不勝枚舉。
徐靜之,又名東海,天津人,人們都稱他為“徐大人”。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時,是袁的總管家,袁世凱和他兄弟相稱。1900年,袁世凱將徐的女兒徐文英認為干女兒。多年來,袁家收租事宜一直為這位“徐大人”掌管。
隨著形勢的演變,安陽縣遠郊成為游擊區,收的租也逐年減少,到安陽解放前夕,安陽縣近郊的安陽橋、郭家灣、白家墳等少數村莊,在袁家的家丁威迫下,夏秋兩季還繳上點租糧。
1949年5月6日安陽解放,壓在中國人民頭上千百年來的帝國主義、官僚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被推翻,人民當家作主,成為新中國的主人。然而,這個“徐大人”認不清形勢的發展,竟然在人民當家作主后,還繼續為地主階級收租效勞。麥收前,“徐大人”還到郭家灣等村查看小麥長勢,并對佃戶劉恒山等說:“你們打了場,早點給我送(租)糧食,不要讓我再來催要!”。“徐大人”當時住在裴家巷21號(袁世凱的舊宅,袁林辦事處就設在這里)。這個院里住有袁克有(袁世凱第17子)和徐的妻女及女婿王偉等。
解放后的第一個麥收時,郭家灣駐上了鄴縣一區政府派來的工作隊,袁世凱被劃為大地主。當時新中國的農業稅為累進制,就是誰的地多,誰繳的公糧就多。按這樣算來,“徐大人”還須拿出若干糧食來繳公糧(當時佃戶也很少給他交租糧了)。
在駐村工作隊的授意下,郭家灣村的劉堯、田臭只等七、八個民兵,到裴家巷去找“徐大人”,讓他到郭家灣當眾算清農業稅和剝削賬。
裴家巷袁宅,是兩進庭深宅大院,民兵進入前院時,“徐大人”在后院聽到風聲,嚇的膽飛魂散,即想跳后墻逃跑,當上到墻頭往地下跳時,摔傷了腿腳,不能動彈,倒在地上直喘氣。當民兵趕到時,看到“徐大人”已是這樣,出于仁道主義,就把他抬到三道街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經醫生檢查,幸好未傷筋斷骨。
“徐大人”的跳墻,也給袁世凱40多年的收租劃上了句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