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朋黨論》,就是為了回答反對“慶歷新政”者提出的“韓范”已然“結黨營私”的問題。
面對反對派提出的“朋黨”問題,歐陽修不予反駁,竟然來了個“全盤接受”——你們說“韓范”是“朋黨”,那他們就是吧,但這叫“君子之真朋”;至于你們,則不是“朋黨”抑或連稱“朋黨”的資格都不夠,那叫“小人之偽朋”。
“君子有朋”、“小人無朋”,足夠給力!
但是,就此將反對派歸入“小人”,也太過給力了。
誰會承認自己是“小人”?太“添堵”了!
就此,“君子”“小人”之辯,開始在大宋一朝變革中翻云覆雨……
似乎,誰在臺上,誰是“君子”;誰在臺下,誰是“小人”。
《朋黨論》寫得解氣,但政治不是義氣。
《朋黨論》甚至不是給新政給力,而是添堵……
B
生泉州葬相州 安陽是他的故鄉
32歲的韓琦舉薦51歲、早已名滿天下的范仲淹。
而且,在西北戰場上,流行的說法是“韓范”,而不是“范韓”。
韓琦也太過“囂張”了吧?
是的,韓琦一出道,就很“囂張”。
科舉場上,試卷染墨,再寫一遍,還來了個第二名,本來已經足夠“囂張”。
但接下來金鑾殿皇帝唱名時發生的事件,更為“囂張”——
《宋史·韓琦傳》云:“琦,風骨秀異(標準美男),弱冠(不滿20周歲)舉進士,名列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見。左右皆賀。”
為什么“賀”?
“日”是什么?“天子”是什么?“下”有五色祥云,而不是左、右、上都沒有,又意味著什么?
不必多說了吧!
更何況,天機已經泄露,“迷信”已然預言——
宋《韓魏公(韓琦)家傳》云:在韓琦參加科考之前的一次殿試中,一位元姓考生在等待皇帝唱名時,在殿外突然暈倒。搶救過來,竟然說自家到冥府走了一遭,參觀了“侍中堂”。侍中,就是宰相。瞧了一眼,看到青紗覆蓋著四個鎦金人名:趙普、丁謂、馮拯、韓琦。
前三者,都是前朝宰相。唯獨韓琦,尚未出道,還在默默讀書。
是后人的“添油加醋”?丁謂、馮拯都不是什么有作為的宰相,甚至丁謂被視為奸臣;丁謂、馮拯與韓琦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家人杜撰這樣的故事,似乎也沒有什么意思。
就是其為杜撰,但“日下五色云見”,絕對不是杜撰;韓琦死時,有“大星隕”,絕對不是杜撰。
宋神宗為韓琦御撰《兩朝顧命定策元勛之碑》,云:“公薨前夕(夜),有大星隕于廄(馬棚)中,櫪馬(拴在馬槽上的馬)皆鳴。”
新出土的《韓琦墓志銘》亦云:“將薨之前夕,大星隕于晝錦堂之后,櫪馬皆驚。樓上掌漏者見之,疑以為火也。”
韓琦薨于安陽晝錦堂,葬在相州(今安陽)西北約10公里的鳳凰岡下。
而今,韓琦墓已經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一段河床。
河床兩岸,韓琦后裔墓葬,也被考古發掘。
但是,韓琦祖墳還在;或者說,至少未被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