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眉藍須橘紅眼 貓的變相呈現眼前】
84歲高齡的袁秀枝,眼神特別好,穿針引線不在話下。見到袁大媽時,她正全神貫注地給手中的貓頭鞋剪纓兒,不一會兒兩團火紅的毛纓兒就剪好了。綠色眉、藍色須、橘紅眼、大紅嘴,一張精致的“貓臉”呈現眼前。
袁大媽已經記不清這是今年做的第幾雙鞋了。記者看著她長滿老繭的手,心頭微微一顫:“大媽,疼嗎?”袁大媽一邊拿起另一雙未完成的貓頭鞋開始繡花,一邊笑著對記者說:“繡花難免會扎手,我都扎了一輩子了,早就沒有感覺了。”
袁大媽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也有賣貓頭鞋、虎頭鞋的,但都是機器繡的花兒,貓和虎的眉眼看起來比較呆板。用她的話說:“咱的鞋是‘純天然的’。”
【“事事如意一棵蔥” 吉祥鞋子耗時工】
袁大媽介紹,做這種鞋需要插花用的各色絲線,然后把剪的圖案繡在鞋頭上。可是現在市場上很少能買到光澤好的絲線,袁大媽也經常為此犯愁。
一雙好鞋離不了舒適的鞋底,納鞋底的麻煩程度一點也不亞于繡花。一個鞋底經過刻底、用鞋樣剪出被子、曬干三道程序共需要3天時間。“底子厚實了孩子穿得才舒服。”袁大媽說,一個底子一般都會疊加5層到10層被子。鞋頭上的圖案是袁大媽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繡的圖案主要有“小花貓”、“老虎頭”、“事事如意一棵蔥” 等,袁大媽說:“這些都取吉祥如意的寓意,民間用來辟邪壓災的。男孩穿虎頭鞋、女孩穿貓頭鞋,象征著男孩的虎虎生氣、女孩的心靈手巧。”
袁大媽也會將做好的鞋子拿到集上去賣。“辛辛苦苦做的鞋,前幾年只能賣七八塊錢一雙。”袁大媽說,“近年來人們認識到貓頭鞋是純天然、手工做出來的,行情才好些,每雙能賣個25元左右。”這樣,袁大媽一年中幾個月的辛勞,能做20幾雙鞋,收入在500元左右,多少能補貼點生活。
【手工鞋傳人有期許 民間藝術傳久遠】
袁秀枝12歲就跟從家里老人學會了用布料和針線做“貓頭鞋”,她是家里手工貓頭鞋、虎頭鞋的第三代傳人。她做的鞋深受村里人的喜愛。村里誰家的孩子過生日或滿月都會挑上一兩雙,有的甚至還會提前預定。袁秀枝老人告訴記者:“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年輕人學會這傳統藝術,不讓它失傳。”
在場的馬投澗鄉政府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人們對于身邊真正的民間瑰寶相見不相識,更不要說去學習傳承了。長此以往,這類技藝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掌握技藝者的老去而失傳。”鄉政府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準備將袁秀枝手工貓頭鞋、虎頭鞋上報給龍安區政府,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民間藝術之花開長開,傳至久遠。記者 郝亞偉 文/圖【原標題:八旬老太的針線活兒惹人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