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爺今年63歲,是安陽縣食品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他從小就喜歡書法藝術,在學校時,經常辦黑板報、寫標語。1984年,楊大爺參加了市群藝館舉辦的書法篆刻培訓班,從此與篆刻藝術結緣。至今,楊大爺總計治印10000方以上,家藏石印2000多方,朋友都戲稱他為“千印富翁”。
楊大爺的書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印章,一支鉛筆、幾把小刻刀、大小不一的青田石就是楊大爺篆刻的所有工具和材料。
“別看這小小的印章,剛開始接觸可沒少下功夫。”楊大爺告訴記者,初學時由于對印石的軟硬程度不熟悉,字體在印石上的布局也掌握不好,加之字法、刀法生疏,經常會出現字體線條不挺拔、篆刻不穩等問題。“練習時,為了節省篆刻材料,每塊印石我都刻了磨,磨了刻,有的磨成了薄片,有的刻成了多面印,手指被劃傷更是家常便飯。”由于經年累月地練習,楊大爺的右手布滿了繭子,但是篆刻技藝也隨之提高了很多。書架上,擺放有各種版本的篆刻大字典。“有的篆書不會寫,需要查字典,我也是在不斷地學習。”
2008年奧運會前夕,楊大爺和兒子楊慶春,完成了一幅寬60厘米、長2008厘米的《喜迎奧運》篆刻長卷。這是楊大爺的第一幅篆刻長卷作品。這幅篆刻長卷是以篆刻印章組合的形式來表現主題內容,構成北京奧運會會徽、奧運五環標志、奧運吉祥物福娃、奧運體育圖標等肖形圖案。全卷共由5000多方篆刻印章組合而成。在圖案的周圍,刻治有1028方甲骨文單字印章,形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通攬全卷。為了切合奧運主題,楊大爺用“拼”和“搏”二個篆字組合而成的35項奧運體育圖標,仿佛把人們帶入北京奧運競技現場,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年6月2日,這幅《喜迎奧運》篆刻長卷,被中國體育博物館永久收藏。“這表達了我們全家對北京奧運的支持,也完成了我們的一份心愿。”楊大爺告訴記者。
為迎接今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楊大爺和兒子創作了一副長18米,寬0.8米的篆刻長卷《黨在我心中》。由18個巨大的黨徽圖案組成,黨徽也是由篆刻小印“感謝黨恩”分別組合而成。每一個黨徽中間部分安排有18方篆刻印章,共計324方。在每一個黨徽右側,用篆刻單字注明全國每次黨代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宣傳和普及黨建知識。
“這么多年的‘印海尋夢’,我真的不知道‘尋’到了什么,但我從中體會到了奮斗的志趣、生活的情趣、收獲的樂趣,換來的是心態的平和、精神的快樂、家庭的和諧。難道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嗎?”楊大爺告訴記者,他的“印海尋夢”仍要繼續,他享受這個追尋的過程。記者 劉亞偉 文/圖【原標題:千印富翁的篆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