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安陽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安陽

中國抬閣之鄉:安陽曲溝抬閣延續千年文明

2012/4/25 9:38:29 點擊數: 【字體:

    一座座流動的舞臺,如天上神殿,乘著夜色凌空而來。日前,當“曲溝太閣”為迎接文化遺產日到鄭州市演出時,衣袂飄飛的閣臺看花了人們的眼。  

    “曲溝太閣”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途經今河南安陽的曲溝一帶。孔子臨行時,村民們把能歌善舞的孩童抬到高桌上,邊行邊唱,以便遠去的孔子回首時能看到高桌上的歌舞。因為是抬著演員表演歌舞,故名“抬歌”。經過不斷的傳承演變,藝人們將高桌裝飾成亭臺樓閣的樣式,故更名為 “抬閣”。又因在高臺上演出,也稱“臺閣”。  

     “李三娘推磨”抬閣表演讓觀眾笑得合不攏嘴。3米高的彩臺上,一個小演員賣力地推著石磨。一只活公雞扮演的“金雞大仙”神氣十足地立在石磨上,雞冠上竟然還站著一位漂亮的“小仙女”。一旁的工作人員不停地往公雞的飯槽里放食物。圍觀的觀眾上前摸了摸它的翅膀,看它是否是活物,這下可惹惱了“金雞大仙”。它撲棱著翅膀,憤怒地沖不信任它的觀眾尖聲打鳴。  

    在《真假猴王》的閣臺上,由劉震、劉威扮演的真假猴王正殺得起勁。這對只有6歲的雙胞胎兄弟,長相一模一樣,上了妝之后,連臺下的媽媽都分不清。這對組合自3歲起就開始登臺表演,已有上百場抬閣表演經歷。小哥倆踩在由“猴孩兒”舉起的長矛上,手握“金箍棒”,殺得難分勝負。兩雙小腳生生踩在鋒利的槍尖上,引得觀眾驚叫聲不斷。 

    據“曲溝太閣”藝術傳承人張永順介紹,抬閣以“精、奇、絕、妙”著稱,將小演員置于槍尖和劍鋒之上,卻毫發無傷是其絕妙之筆。 
 
    上閣表演者多為兒童。從臺下抬“樁”的壯漢到“樁”上表演的小演員,每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場大型的抬閣巡游表演更是“有骨頭有肉”,除了上百架同時上演不同劇目的抬閣,還有高蹺、舞獅、秧歌等表演,最長的隊伍長達3公里。  

    張永順說,由于年代久遠,“曲溝太閣”最早的發明者已無從考證。聽老祖先說,抬閣始于春秋時期,鼎盛于明清。現在“曲溝太閣”的足跡已遍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全國各大城市,被稱為“華夏一奇”“中華絕藝”。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化遺產。(原標題:曲溝抬閣傳承千年文明)

    來源:新華網         2007-06-09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