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話與《紅樓夢》
2014/5/9 15:04: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我家住在安陽河河畔的一個村子里。我生于斯,長于斯,喝慣了洹河水,聽慣了安陽話。參加工作后,常年遠離家鄉,每當聽到帶有粉漿味的安陽方言,就格外親切,像見到了親人。在部隊當指導員時接觸到《紅樓夢》,剛看了幾頁,就有熟悉的安陽方言跳了出來,我驚喜!讀“紅”興趣大增。特別是前八十回,有不少安陽話外地人讀起來難懂,還加了注釋,我們安陽人卻心知肚明。
人的脖子周圍和腋下,自己撓,沒啥感覺,要是別人撓,受不了,保準發笑,安陽方言叫“隔肢”。《紅樓夢》第七十回,“襲人因笑說:‘你快出去拉拉罷,晴雯和麝月兩人按住芳官那里隔肢呢。’”
安陽方言稱不想說或懶得說為“懶怠說”;稱為難人或給人小鞋穿為“累掯(ken)”;稱挑撥離間為“挑三惑四”。這三句一并在《紅樓夢》第十回尤氏一段話中全用上了:“那兩日,到下半日就懶怠動了,話也懶怠說……連蓉哥我都囑咐了,你不許累掯他……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挑三惑四。”
侯寶林、郭啟儒說相聲論方言,稱河南話最精練:“誰?”“我。”“咋?”“尿。”是一段最經典的對話。安陽話的精練是河南話的代表:拍馬屁、討好叫“溜”,比如“溜溝子”;悚懼害怕的感覺叫“瘆”,如“瘆得慌”;人死了稱“老”,如“誰誰老了”;對女孩子自由放縱行動叫“瘋”。“不但”稱“饒”,如“你饒不中,還裝能”。“讓著別人”叫“盡”,如“他正長身子,盡他吃吧”。這些安陽人常說的話,在《紅樓夢》中隨處可見。
“抓子兒”,是女孩子玩的一種游戲,可玩可賭,地上炕上都能玩,現在咱這地方五十歲左右的女同志,小時候誰沒耍過?子兒用瓦片、缸片裁成,一副子兒有一二十個,兩個或多個女孩兒一起玩,輪到誰,抓起子兒撒在地上,揀起一粒,拋向空中,趁子兒在空中上下運動的暫短間隙,迅捷地盡量多地抓起撒在地上的子兒,不能停頓,趕緊伸手接住行將落下來的那個子兒,誰抓的子兒多,算誰贏。抓子兒,比的是眼疾手快腦子活,對練就女孩子心靈手巧做針線話,大有裨益。《紅樓夢》第六十四回的一個場景,說的就是抓子兒:“寶玉遂一手拉了晴雯,一手攜了芳官,進來看時,只見西邊炕上麝月、秋紋、碧痕、紫綃等正在那里抓子兒,贏瓜子兒呢。”
小時候看本家姐姐出嫁,見嬸子將一根細線兩頭折到一起打個結,交叉繞在兩手食指和拇指上,成剪刀狀,貼近姐姐嫩嫩的臉皮,一下一下剪上面的汗毛,我問這是干啥哩,嬸子說這是“開臉”哩,一開臉,就成人家的媳婦了。《紅樓夢》第十六回:“賈璉笑道:(香菱)競給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開了臉,越發出挑的標致了。”
安陽人稱替人受過為“頂缸”,顴骨為“孤拐”,用動作招致別人注意為“點眼兒”,擺架子為“拿大”,門、屏、隔扇上貼的方幅紙塊,上書吉語,叫作“斗方兒”,將財物白送人家叫“填還”,長方面、四條斜腿兒的坐物叫“杌(wu)子”。人犯困時,張著大嘴吸氣、吐氣,還帶著哼哈聲,官話稱“打呵欠”,我們安陽方言叫“打哈氣”。上述種種在《紅樓夢》中都有出現,增色不少。
人死了辦喪事,用線繩串一粒珠子(或銅錢),讓亡人含在嘴里叫“銜口”,裝殮前孝子往棺內扔錢叫“墊背”,安陽方言統稱為“銜口墊背”。《紅樓夢》第七十二回中鳳姐與賈璉拌嘴斗氣,說:“我又不等著銜口墊背,忙什么?”怪不得人稱“鳳辣子”!(原標題:安陽話與《紅樓夢》)作者:王振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安陽網(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