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安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周易研究(3)

2013/10/25 17:11:31 點擊數: 【字體:



    周文王與《周易》

   《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上普遍認為《周易》為周文王的著作,這是對中國古代文明的巨大貢獻。

    周文王姓姬名昌。父季歷為侯伯。文王是周滅殷之后武王謚其父為文王。殷祖甲二十八年,文王生于岐山之下。姬昌自幼聰慧,倍受其父鐘愛。季歷被文丁捕殺,在位46年,姬昌47歲嗣為侯伯,又稱之為西伯或西伯昌。在位50年終,其子發(武王)繼位伐商,建立了周朝。

    周文王在位時遵祖訓,創基業,施行仁政,禮賢下士,尊老愛幼,招賢納士,四方賢士紛紛應聘而來。辛甲大夫原是殷紂王的大臣,為人忠直,體恤百姓痛苦,不滿朝廷腐敗,屢向紂王進諫而遭到拒絕,因此棄殷而投奔西伯。西伯親自迎接,待以上賓,作為公卿。鬻子,名熊,見西伯時已90多歲了,年歲已高,身體不佳,西伯也對他委以重任。鬻子對自己老而有為感嘆不已。他說:讓我像身強力壯的駿馬追趕狡兔那樣,身體是不行了,然而如使我評議政治,預斷得失,憑我的資歷和閱歷還是強而不衰的。西伯唯才是用,各地有才之士如散宜生、閎夭等人多奔西岐。西周力量逐漸強盛,對殷紂王形成了嚴重威脅。

    西伯侯、九侯和鄂侯是殷紂時期德高望重的大臣。九侯有個女兒長得十分美麗,被紂王娶進宮中。九侯之女不滿紂王荒淫糜爛的宮廷生活,引起了紂王憤怒,一怒之下殺死了九侯之女,九侯也被剁成肉醬。鄂侯為九侯爭辯,又被烤成肉干。紂王如此殘暴成性,西伯侯聽后暗暗長嘆,為國擔憂,懷念舊友。這件事被崇侯虎知道了,向紂王進讒言,于是紂王把西伯候從西岐召來,囚于羑里(今安陽市南10公里處)。

    據《左傳》載,周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史記綱目》記為三年)。被囚期間,文王經受了殷紂王的重重折磨和生與死的考驗,表現了堅強不屈的高貴品質。紂王為了斷絕文王與外界的聯系,不僅在羑里駐有重兵,而且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也層層設卡。在伏道駐兵以監視,在愁思岡設立防城。文王的兒子來看望也不讓接近。文王身居囹圄,不得自由,白天看不到太陽,黑夜看不到月亮,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有人說西伯昌是圣人,能推知過去,預測未來。為了檢驗西伯昌是不是圣人,能不能知過去,測未來,紂王把文王的長子伯邑考烹為羹,送給文王吃。文王在紂王淫威的逼迫下,忍痛將羹吃下。紂王聞知,嘲弄地說:圣人當不食其子羹。吃自己兒子煮成的羹尚且不知,誰說他是圣人呢?文王食羹遂又吐出,吐出之物后人稱之為“吐兒堆”。盡管紂王對文王殘酷迫害,文王還說:“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豈有君而可叛乎。”于是紂王放松了對文王的監視。文王雖身陷囹圄,但胸懷寬宏,自強不息,總結夏商兩代八卦的精華,將伏羲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辭,爻有爻辭,遂成《易經》。用以探索人生、宇宙變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會變化的規律。

    為了爭取文王的早日釋放,西岐大臣閎夭等人,從有莘氏部落買美女,從驪戎部落買文馬,從有熊氏部落買駿馬,又弄了很多珍奇寶物,通過費仲獻給紂王。紂王見到如此眾多美女珍寶,高興地說:“這些禮品中有一件就足以釋放西伯了,何況這么多!”文王出獄后向紂王表示永不叛變,并請求紂王廢除炮烙酷刑。紂王又賜給他弓矢斧鉞,命他專管征伐。同時告訴文王,說你壞話的是崇侯虎。

    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為歷史帝王將相、文人學士所稱頌。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皇帝在祭文中說周文王為民立極,功德惟厚。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親來致祭,說周文王“忠厚孝慈仁敬”,并揮筆寫就《演易臺謁周文王祠詩》一首。周文王成為歷代君王崇敬的英雄,《周易》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周易》與太極圖

   《周易》往往用太極圖來表示,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秩然于一圖,突出了《周易》的主要內容。太極圖的畫法在歷史上有多種多樣,總計約有數十種。從考證來看,太極圖與《周易》并非同時產生,而是先有古太極圖,而后有“太極”一詞,以太極圖來表示《周易》更晚。

   《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辭中沒有出現“太極”一辭。在乾、坤等卦中提到“大”或“始”的時候用“元”來表示。如“大哉乾元”、“乾元者,始而亨者也”,“至哉坤元”。“太極”一辭是在《周易》的《系辭》中出現的。《系辭》第十章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關于“太極”的解釋,歷史上認識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太極”是指宇宙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有人以虛無本體為太極;也有人認為“大衍之數的四十九數未分為太極”;還有人認為“陰陽混合未分為太極”。諸多說法盡管不同,其意均為大、盡、極點、宇宙本源、變化之源。

    從已出土文物中畫有太極圖有關太極的記載相比,太極圖的出現遠比“太極”一詞在先。在甘肅省永靖縣出土的伏羲時代的雙耳彩陶壺上畫有雌雄雙龍蟠繞的古太級圖,距今約六千五百多年,是我們已知最早的古太極圖,現藏瑞典遠東博物館(見圖一)。商、周兩代的青銅器上,也多次發現契刻著雌雄雙龍纏繞的古代極圖,可見太極圖歷史悠久。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及項羽燒咸陽阿房宮以后,古籍和古物中的太極古圖失傳。一直到北宋時期儒學家周敦頤在寫《太極圖說》時,他揣摩古代傳說,根據陳摶所傳道教修煉之圖改成為天地萬物生成圖式(見圖二),圖內包含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表示出陰陽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萬物,萬物變化無窮。《太極圖說》有圖有說,以說來解釋圖,為儒家的宇宙論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當時備受推崇。南宋時朱熹集周敦頤、邵雍、張載等北宋以來易學研究之大成,以程氏易學為骨干,融會各家的長處,為易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不敢輕易接受周敦頤的太極圖。為了弄清太極圖的本源,他晚年派門人蔡元定入蜀采訪。一年后蔡回到的白鹿書院時,朱熹已經去世。因此在他的主要著作《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兩書中的太極圖處留下了空白。

    在朱熹去世前,四川曾刊印一種木雕板的《道藏經》,有說北宋版,有說南宋版,書中刊有“古太極圖”(見圖三)。傳說此圖是老子承傳下來的。春秋時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入蜀潛修前,曾把他所典守的周室古物,簡繪成圖,以便攜帶,入蜀后便把若干簡圖契刻在石洞壁上,這就是現在流傳的黑白古太極八卦圖。

    明代來知德所承傳的黑白太極圖對古太極圖有了改進,以圓心為中介畫兩個內切半圓,于是在圓中出現了一條S形的正反拋物線,而成為曲線二等分一個圓了。黑白兩路,表明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氣機生生不息,循環不絕。來知德又以太極圖解釋伏羲八卦,參照邵雍先天易學畫出《伏羲八卦太極圖》、《文王八卦太極圖》、《伏羲六十四卦太極圖》等等。

    太極圖的畫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易學研究的深入,也不斷發生變化。當代著名畫家吳作人根據電子粒子的學說,繪制出被今人所承認能反映時代特征的太極圖式。(如下圖)

    幾千年來,經過無數學者的潛心研究,認為太極圖能夠集中地反映和表達《周易》結構模式和精神實質。因此歷朝歷代,以至于今天,都習慣用太極圖作《易經》的標志。

    太極圖由陰陽魚組成。陰陽魚是對太極圖中陰陽各半的形象稱謂。太極圖中,以一條“S”形曲線分為二部分,其形似魚,故稱為陰陽魚。其中黑色部分表示陰,稱之為陰魚;白色部分表示陽,稱之為陽魚。陰陽魚互糾,表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既對立又統一,也反映宇宙世界陰陽雙方的運動變化規律。太極圖中的S曲線,亦稱之為“太極曲線”。

    太極圖中兩條魚形頭部的小圓稱為魚眼。白色一邊的小圓呈黑色,黑色一邊小圓呈白色。白色象征陽,黑色象征陰,以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有人說表示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無論哪種說法,都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道理。

    占筮方法

   《易經》原本占筮之書,占筮方法是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六十四卦為自然和社會的構成模式,則占筮就是認識自然和社會的方法。它的多維思維方法對我們有重要的啟迪。占筮方法歷史上很多。商朝多用龜卜,故叫占卜。周朝多用蓍草,南方用竹簽代替,故稱為卜筮。隋唐用銅錢占筮,又稱擲錢法。占筮是以《周易》作為依據,筮得某卦,再查閱《周易》該卦的卦爻辭,以此推測所問之事的吉兇。《系辭上》第九章詳細介紹了“大衍之數”揲蓍法,《說卦》等傳是對春秋以來筮法中取象和取義的總結。自古以來,對占筮定吉兇之說就有不同看法,義理派排斥象數、占筮。今人一般認為占筮是封建迷信。不管如何,認識占筮方法有利于認識《周易》的思想。

    揲蓍法具體操作不詳,根據唐宋人的解釋,其演卦過程大致是:以五十根蓍草為大衍之數,先拿出一根放在外邊不參與蓍草數目的變化,以象征天地未開之前的太極。只用四十九根蓍草。第一營,把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兩部分。左象征天,右象征地。第二營,于右邊一堆取出一根置于左手小指、無名指間,象征人。第三營,以四根蓍草為一組,先用右手分數左邊的蓍草,然后以左手分數右邊的蓍草。每四根一數象征四季。第四營,分數完左右兩邊的蓍草后,每邊的蓍草必有余數,或余一根,或余二、三根,或余四根。再將左邊蓍草的余數,置于右手無名指與中指間,將右邊的蓍草余數,置于左手無名指與中指間。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兩邊數余下的蓍草,合起來必定是九或者五。至此完成第一變。一變之后剩余的兩堆的蓍草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兩堆混合在一起,再按上述方法從第一營到第四營的程序數一遍,完成第二變。二變之后再將剩余的左右兩堆蓍草四十根,或三十六根,或二十二根,按四營的程序再數一遍,此為第三變。三變之后可以確定出卦象中的一畫或一爻之象。一卦六爻,共經十八變,便可得出六爻的形象,成為一卦,亦即“十有八變而成卦”。確定一爻之象的方法,一是掛扐法。三變之后,其總數只能有四種情況: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如為三十六,則為老陽之象;二十四為老陰之象;二十八為少陽之象;三十二為少陰之象。陽爻之象畫為陰爻之象畫為--。畫卦順序由下而上。二是過揲法。第一變掛扐之數不是五便是九。第二變掛扐之數不是四便是八。第三變之數與第二變同。三變掛之數有八種可能:如為五、四、四,三數相加為十三,用四十九減去十三為三十六,為老陽之象;如為九、八、八,三數相加為二十五,四十九減去二十五為二十四,為老陰之象;如為五、八、八,三數相加二十一,四十九減去二十一為二十八,為少陽之象;如為九、四、八,亦是少陽之象;如為九、四、四,三數相加為十七,四十九減去十七為三十二,為少陰之象;如為五、四、八,也是少陰之象。掛扐法和過揲法共同之處:都以三變的結果中找到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之數,各除以四,則為七、八、九、六之數,七、八為少陽、少陰,九、六為老陽、老陰。

    以上方法較為復雜,簡單的揲蓍方法是只演算三次便可以得到上下卦與變爻。具體方法是:定下卦。五十根蓍草,先除去一根為太極。將四十九蓍草分握于左右手,由右手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間。用右手數左手中的蓍草,八根一數,數盡時不留,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計為一時是乾卦,二是兌卦,三是離卦,四是震卦,五是巽卦,六是坎卦,七是艮卦,八是坤卦。一次得到下卦。定上卦,再用四十九根蓍草分握左右手,同樣的地數,就得到上卦。定變爻,將四十九根蓍草,分握左右手,由右手取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將左手的蓍草,六根一數,數盡時不留。余下的加上指中的一根,合計為一時是初爻,二是第二爻,三是第三爻,四是第四爻,五是第五爻,六是上爻,為變爻。再以變爻的爻辭占斷。

    據唐代《儀禮正義》“士冠禮”所記,占筮方法還有“擲錢法”亦稱“文王課”。即用三個銅錢拋擲,兩個面一個背時為“單”,為少陽;兩個背一個面時為 “拆”,為少陰。三個背時為“重”。變爻老陰;三個面時為“交”,變爻老陰。這樣,六次就可以由下而上得到全卦。六爻中有一個“變爻”時,占斷看“爻辭”;有兩個以上變爻時,占斷看“卦辭”。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08-07-1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發掘史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