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安陽 >> 文化遺產(chǎn)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安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周易研究(6)

2013/10/25 17:11:31 點擊數(shù): 【字體: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自號安樂,謚康節(jié)。北宋著名易學家。河北范陽人,幼隨父遷河南,始居衡漳(今林縣邵康莊),后遷共城(今河南輝縣)百源,故后人稱之為百源先生。屢被推薦為官,均堅辭不受,終身以研究《周易》為業(yè)。后居洛陽,與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從游甚密。共城令李之才曾授以“物理性命之學”,即《周易》象數(shù)之學。經(jīng)過他刻苦探索,多有獨到之處,在易學象數(shù)派中自為一家,以先天象數(shù)之學聞名于世,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為北宋五子。其學術思想與王弼以來的義理思想相悖,他把陳摶等道教的思想與易理相結合,為理學的命題作論證,使易學成為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易學發(fā)展的又一個重要階段。他的象數(shù)之學(也叫先天學),認為宇宙的本原是太極,太極生出天地,天生于動,地生于靜。又認為太極是不動的,太極顯發(fā)而有變化的功能,于是生出數(shù)、象和器。提出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是按照“先天象數(shù)”的圖式展開的,把先天象數(shù)歸之于心。當時,邵雍的數(shù)學派同張載的氣學派、程頤的理學派成三足鼎立之勢。象數(shù)易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乾坤坎離為四正卦,由此推衍出一套圖式,進一步發(fā)展了李之才的卦變說,認為乾坤坎離為四正卦的圖式乃伏羲所畫,稱作先天圖,其學為先天學。而漢易中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的圖式,乃文王之易,是伏羲易的推演,稱為后天學。邵雍對此兩種圖式均有解說,但推崇并著重研究先天之學。他提出先天學有卦無文,卻盡備天地萬物之理。八卦和六十四卦次序圖,是說明八卦的起源和六十四卦形成次序的。以加一部法或稱一分為二法,解釋六十四卦卦數(shù)和卦象的形成,把奇偶二數(shù)的演變置于第一位,有此數(shù)學法則,方有六十四卦。這種解釋乃漢唐易學所未見,排斥了無生有說及漢唐易中取象說,創(chuàng)立了以數(shù)學觀點解易的新學派。并稱天地萬物都是按八卦生成的次序演變出來的。其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圖,是說明八卦和六十四卦所處的方位。其中方圓合一圖是宇宙的時間和空間的間架或模式,用來表示天地萬物均處于此模式中。其皇極經(jīng)世圖,將卦氣說加以推衍,制成宇宙歷史年表,用來推算人類和宇宙歷史的進程,為其一大創(chuàng)造。邵雍將卦氣說中陰陽消長法則加以推廣,用來解釋人類和宇宙變化的規(guī)律,并依據(jù)陰陽消長規(guī)律得出“天地終始”說。認為人類社會已盛極而衰,將歷史分為 “皇、帝、王、霸”四個時期,提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歷史退化論。其學說經(jīng)后世人發(fā)展為算命學,社會上卜卦算命先生,均以邵雍為祖師,標榜其為康節(jié)神數(shù),在民間頗有影響。著作有《皇極經(jīng)世》和《伊川擊壤集》等。

    元明清時期,安陽易學研究有了較大發(fā)展。這時期研習《周易》人數(shù)增多。其中有崔銑、許三禮、韓鳴岐、劉廷士、暴驥遠等。

    崔銑(1478年~1541年),字子鐘,一字仲鳧,號后渠、少石、洹野,世稱后渠先生。河南安陽人,弘治進士,明代著名學者。在易學研究方面以程氏易學為宗,兼采王弼、吳澄之說,與朱熹《周易本義》頗有不同,他舍象數(shù)而闡義理,認為陳摶所傳圖象皆衍術數(shù),與《易》無關,諸卦變之說亦支離無取。他的理論篤實近理,反對陽明心理和禪學。著有《讀易余言》,晚年著《周易大象說》,多精微自得之旨,為時人所推崇。

    許三禮,字典三,號酉山,清初安陽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浙江海寧縣知縣。第二年利用舊廟辦起了“正學書院”,后又創(chuàng)辦“海昌講院”,親自授課,并邀請了一些知名學者講課。康熙十五年(1676年),邀請著名學者黃宗羲赴海寧講學。黃氏主持海寧講學達5年之久。許三禮與黃宗羲交往甚密,崇尚程朱理學,對易經(jīng)的理論研究較深,1681年著《易貫》。

    韓鳴岐,滑縣城東北魏莊人。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中舉人,歷任濟陽、滎陽教諭。著有《卦爻便省管窺錄》、《地理一隅》、《等韻指掌》等書。曾任知縣,后借故辭職,以教育學生為業(yè)。

    劉廷士,字元直,安陽城西25公里岡西村人。家赤貧,天性奇特,苦讀不倦。精易學,著有《中天易經(jīng)》、《大六壬銀河卓》等書。他根據(jù)《易傳》的思想,以三十八圖來表示天地自然之易。其中河洛之易4圖,伏羲之易6圖,神農(nóng)之意5圖,黃帝之易5圖,周文王之易10圖,孔子之易8圖,他補繪中天5圖(連山)、后天5圖(歸藏),表示失傳的神農(nóng)、黃帝《易》。筑藏書樓三楹。清道光辛卯,舉孝廉,任盧氏教諭,為人清正,鄉(xiāng)人稱道。

    暴驥遠,字良甫,世居滑縣城南暴莊。其祖菼(tǎn),字西庵,精易學。父大儒,字超亭,清朝道光三十年進士。他從小跟著祖父讀書,16歲應試,取為庠生。他博覽群書,貫通六經(jīng),尤精于《易經(jīng)》。他認為后世注《易》多言玄妙卜筮,失去《易經(jīng)》的本來意義,乃博采歷代易學諸家之長,著《周易輯注發(fā)明》二冊。

    客籍人士中,以河北人杜瑛和崔述較有名。

    杜瑛,元初信安(今河北霸縣)人,后遷于偃師緱氏山中治易。杜門著書。主要著作有《皇極引用》、《皇極疑事》等。崔述,直隸大名人,字武承,號東壁。乾隆二十七年舉人,曾任福建羅源和上杭等縣知縣。罷官后,寓居安陽,專心研易,著有《易卦圖說》等。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連年災荒,研究易學者寥寥無幾。安陽人王金聲,以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思想為主,著《先天三皇大數(shù)演易》。李宗模著有《讀易鑰》和《圖象淺說》等書。

    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們對《周易》認識不清,常把《周易》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來,甚至視為禁區(qū),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周易》研究逐漸興起。1984年全國第一次周易學術討論會的召開,促進了安陽周易研究的開展。1989年5月在安陽召開了《周易》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第一屆全國學術討論會。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位學者和專家參加了會議,收到學術論文45篇。會后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一書。同時出版了顧明著的《周易象數(shù)圖說》。1990年10月,召開了《周易》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128人出席了會議,收到學術論文78篇。會后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1990年8月,安陽周易研究會成立。《周易》研究在安陽逐漸開展起來。安陽周易研究一開始就抓住與自然科學結合的方向,拓展了《周易》研究的新領域。安陽已被國內(nèi)外學者認為是易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地區(qū)。(原文載《安陽史話》)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2008-07-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