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安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安陽

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字

2013/10/22 9:31:18 點擊數(shù): 【字體: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10月22日電 (記者桂娟 方棟)百年前在安陽殷墟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揭開了中華文明的最大謎團,使傳說中的商代成為信史。但殷墟研究結果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而非用“刀筆”寫字。

    甲骨文是世界上唯一“活”到今天的刀筆文字,它刻寫于龜甲、獸骨之上,記錄了殷人占卜過程。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辭甲骨約15萬片,記有5000多個單字、10萬多條卜辭,是研究商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天文、氣象等方面的珍貴資料。

   
 “盡管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代的日常書寫并非‘刀筆文字’,而是與秦漢以后寫在竹簡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說。

   
“甲骨文和銅器銘文中的‘冊’字,正是以繩索穿串竹片或木牘之形,‘作冊’的本意,可理解為記錄并保存檔案。”唐際根說,“竹片用繩索串在一起做成了簡牘,而簡牘之存在,無疑表明商代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

   
“甲骨卜辭中的‘史’字、‘筆’字,均形如用手執(zhí)筆而非以手捉刀。”他說。

   
考古隊曾在1座殷墟晚期的貴族墓中發(fā)現(xiàn)了1件保留有毛筆字跡的商代玉璋;而有的甲骨片上的個別文字本身就是書寫而不是刻上去的。

   
“殷墟的少量甲骨卜辭上、玉石器上,都發(fā)現(xiàn)過毛筆書寫的文字,他們直接證明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用毛筆完成的。”唐際根說。

   
他介紹說,銅器上的銘文,是通過陶范鑄造出來的。銘文范上的字,是先用毛筆寫好,然后依筆劃刻就的。這樣一來,鑄造出來的銘文,與原來寫好的毛筆字如出一轍,筆意全在。

   
“青銅器的銘文中,大量字跡可看到圓潤的筆道或筆鋒,有的字甚至還有提頓。”他說。

   
唐際根出示了一些從殷墟青銅器銘文上拓下來的拓片,拓片上的文字果然都保留了毛筆字的書寫痕跡。如“婦好”的“好”字、“祖丁旅”的“旅”字,以及“彝”字,都保留了只有毛筆字才能留下的圓潤筆道,而“父辛”二字,則明顯地顯示出只有毛筆才能寫就的“筆鋒”。

   
除甲骨文、金文外,殷墟還發(fā)現(xiàn)大量陶文,一些陶文是以毛筆寫在陶器上的。

   
唐際根說,與通常刻在陶器口部、肩部和腹部的陶文不同,書寫的陶文均在陶器的內(nèi)壁,內(nèi)容主要有數(shù)字、方位、族名、人名、干支、占筮、記事等。

   
從考古發(fā)掘的出土文字資料看,中國至少在夏代已有了正式文字,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fā)現(xiàn)有毛筆朱書的“文”字。殷商時期,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jīng)很多,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還有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是迄今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有太多的證據(jù)顯示,商族人的日常書寫是毛筆字。可惜因為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保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來,見證了商王朝的存在。”(原標題: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中國人主要用毛筆寫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2013-10-22)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