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家年畫、剪紙、泥塑、面塑、吉祥鼓……2014年11月15日,30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在安陽師范學院歷史學院現場展示其精湛技藝,拉開了第三屆中國傳統文化節之“民間藝術進校園活動”的序幕。
活動由民進安陽市委、安陽市群眾藝術館、安陽師范學院歷史學院共同主辦,安陽師范學院歷史學院歷來十分重視大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多種途徑,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在校園內的傳播和弘揚,讓全院師生們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在現場,學生們知道了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民間藝術,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每值歲末,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后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年畫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幾大發明造紙術、刻板術、印刷術,而且它承載著民族的美德精神食糧。剪紙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活,還有寫實與寫意的結合,既有玲瓏剔透的剪紙特點,又有中國畫深遠的意境和艷麗奪目的年畫風格。還有泥塑、面人藝人展示絕活,簡單的面團、泥團在他的手里七彩夢幻般地神奇變化,瞬間展現出形態各異的人物和造型,師生們都看得入神了,紛紛拍手叫好,爭相體驗。
政協內黃縣委員會常委、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池家年畫傳承人池建周說,非遺保護進校園活動不只是一次展演活動,它植入了校園生活,讓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熟悉本地的傳統文化遺產,感受安陽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幸福的生活,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學生們的內心,激發了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熱情,提高了保護非遺的自覺意思。
目前,安陽市共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7項,省級項目34項,申報國家級傳承人6人,省級傳承人67人。共公布了4批115項涉及167個保護單位的市級非遺名錄和3批共139名市級傳承人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