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安陽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2014/11/27 10:26:50 點擊數: 【字體: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殷墟鳥瞰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殷墟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婦好墓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中國最早的車馬遺跡——殷墟車馬坑展廳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甲骨南側碑廊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保護古老殷墟 傳承中華文明

保護區內的危舊房現狀
 

    “洹水安陽名不虛 三千年前是帝都”

    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經考古發掘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西部城區,是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是唯一有文字可考的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中國第一套完善的文字系統、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就出土在這里,更是中國哲學——易經的發源地。殷墟遺址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是凝聚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紐帶工程,具有極其珍貴的唯一性。目前殷墟已經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可以說,殷商帝都城廓,惠澤城邑乘八方;龜甲占卜貞易,演繹天地奉人和;青銅鼎鑄冶煉,問就華夏定九州;甲骨文字源頭,字脈文契凝華章。

    根據2012年5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并于同年7月由河南省政府公布實施的《殷墟保護總體規劃》(修編),確定殷墟遺址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總面積為29.47平方公里,其中保護范圍又分為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重點保護區面積為14.07平方公里,一般保護區面積為8.63平方公里。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 6.77 平方公里。

    殷墟遺址地跨安陽市殷都、北關兩區,保護區20個自然村,7786戶,23402人,除了村莊之外,保護范圍還包括大片城市建成區,涉及安陽鋼鐵集團公司、豫北紗廠兩家國有大型企業,安陽航空運動學校及其機場,大量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同時,京廣鐵路、107國道、安林鐵路、高壓線走廊及其他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縱橫其中,遺址上情況復雜,保護和管理形勢較為嚴峻。

    博奕中的遺址保護與民生矛盾

    今年以來,國內部分媒體相繼刊發殷墟保護區內文物保護與民生矛盾、出現違章建筑的報道,引起了國家、省、市相關領導高度重視。其實,大遺址保護與民生的沖突由來已久,出現保護與民生的兩難境地涉及很多深層次矛盾。

    遺址保護與農民收入增加的矛盾

    自2001年安陽市啟動殷墟申遺以來,保護區內村民為申遺及殷墟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保護區內涉及殷都區的78家集體企業、門市、鋼材市場、木材市場全部被拆除,變成了綠化用地,保護區內許多村莊集體收入由原來的幾十萬元幾乎變成了零。同時人均耕地減少,如小莊村居民人均耕地只有0.33畝,小屯村不足0.2畝,而王裕口村只有0.12畝,基本上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土地產出率極低,農民的農業所得收入了了。由于大遺址觀賞性有限,旅游經濟尚未形成規模,周邊農村難以從中獲取利益。與保護區外村民相比,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趨勢。2006年以前,王裕口村集體收入約200萬元,現在只有20余萬元,村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根據2013年度統計數據,保護區內村民年人均收入為6340 元,保護區外村民年人均收入為13417元, 保護區內村民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周邊地區。

    遺址保護與農民就業的矛盾

    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前,遺址上的村莊擁有不少村辦企業,很多建有自己的沿街門面房,可以基本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同時由于人均耕地較多,務農的人數較多,農業收入也還算不錯。為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不少村辦企業被關閉,店面和門面房被拆除,不少農民失業,以王裕口村為例,申遺后失業率達84%;隨著遺址綠化占地面積的擴大,農用地銳減;由于殷墟遺址距離現代歷史久遠,觀賞性、可視性、參與性較差,因此可提供 給當地農民就業的崗位較少。目前,遺址上農民基本上是外出務工,然而在就業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外出打工成不了新常態,就業很不穩定。較差的就業環境與申遺前農民的美好愿望形成較大落差,農民保護遺址的積極性大大受挫。

    遺址保護與農民住房需求的矛盾

    在村莊集體用地范圍內,適合分戶的青年申報一片宅基地,蓋上兩層或者三層小樓安居是豫北農村傳統的建房規則。但這個法則在遺址保護區內行不通。按照目前《文物法》和《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保護范圍內嚴禁有損遺址安全的一切建設行為,占壓遺址的村民要逐步有序搬離保護區,疏散到保護范圍以外。自殷墟申遺以來,保護區內發生過多起村民未經文物部門批準違法施工建房事件。保護區內不少房屋為上世紀80年代修建,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已破舊不堪。初步統計,目前保護區內涉及殷都區村莊急需改造的危房面積約10萬平方米;適婚青年需要建房的約1253戶,急需住房需求面積約15萬平方米。

    今年初,新華社在《國內動態清樣》(第448期)中提及了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西司空村違法建設情況,除《清樣》中提及的小司空、三家莊、大司空外,小莊村、王裕口、四盤磨、武官等重點保護區內也存在類似違法建房行為。據調查,周邊多數村莊有新建住房的設想和規劃。違法建房的直接原因就是當地村民住房緊張問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由于保護區內不能建房,近20年未批過住房宅基地的村莊比比皆是,隨著人口不斷增長,村民住房愈發緊張,許多適婚青年因無房無法結婚,村民住房剛性需求亟待解決。

    遺址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的矛盾

    遺址上的村莊需要鄉間暢通寬闊的公路通行,需要享有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的權利,在不能徹底搬遷之前,也需要納入新型城鎮化的范疇內。但修筑公路、橋梁、涵洞,架設電線電網,鋪設管網,都需要橫穿或者跨越遺址保護地帶。按照現有的文物和遺址保護法律法規,遺址上的基礎設施考古發掘方案、基本建設方案,尤其是殷墟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上的文物鉆探、考古發掘、建設施工皆要報國家文物部門審批,不僅考古發掘費用不菲,而且審批周期漫長,有的直接擱置;即便是能夠審批下來,考古發掘也是個漫長細致的過程。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建設成本,延長了建設周期,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諸多生活不便,也給地方政府推進民心工程帶來諸多障礙。目前遺址保護范圍內的市政工程建設、道路修筑、管網鋪設文物手續難度很大,耽誤工期不說,申報不下來擅自施工還要被追責。

    遺址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矛盾

    目前發展區域經濟,重要的資本就是土地資源,豐裕的土地資源,可以開發房地產經濟,可以引進實體經濟,給當地財政增加稅源,帶來收入,以有效發揮政府職能,福澤當地民眾。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保護區內不能發展工業,不能搞城建項目;甚至文化演藝的配套建設項目、農業觀光旅游的配套建設項目都受到文物法嚴格規定;殷都區轄區現有土地面積69.5平方公里,其中殷墟保護區及建設控制地帶約22平方公里,約占全區總面積的1/3,再加上安陽鋼鐵公司、大唐安陽電廠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占地,全區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極為有限。受城市總體規劃制約,全區位于城市規劃范圍內的面積僅有10平方公里,除去殷墟建設控制地帶、城市建成區及在建項目用地,目前可利用土地僅0.67平方公里,其余土地因在城市總體規劃范圍之外,無法發放規劃許可和土地劃撥、出讓,致使招商引資項目無法落地,安陽市產業集聚區殷都分區因規模不足被省里淘汰,殷都區經濟發展空間嚴重受限,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在河南省倒數,區域經濟競爭力下降。

    遺址保護與政府投入能力的矛盾

    殷墟遺址不同于可移動文物資源,它具有分布廣、本體體量大、不易保護等特點,具有不可再生性、社會性和公益性等屬性,因此,對保護技術需求很高,對保護經費需求數額巨大,這些經費主要有保護費用、管理費用和日常維護費用。保護費用主要涉及占壓遺址的村莊征地、搬遷、工程規劃、異地建設費用,文物鉆探、考古發掘費用,科技研發費用等;管理費用主要涉及遺址保護單位的日常運營費用、人員經費等;維護費用主要是指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后的日常技術維護、生態環境維護等。隨著國家對遺址保護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加強,殷墟遺址需要的保護資金越來越多,盡管“十二五”期間國家設立了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專項經費也隨著財力增加而增加,但是僅靠國家財政,無疑是捉襟見肘、杯水車薪。目前,殷墟門票年收入約1000萬元,僅能滿足管理部門的日常運轉和支付工作人員工資,沒有多余資金投入遺址保護和民生改善。據初步預算,僅完成重點保護區內村莊整體搬遷一項就需約35億元,安陽市作為內地省份的三、四線城市,僅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顯然難以實現。

    遺址保護與文化遺產利用的矛盾

    充分激活殷墟地下遺產,喚醒千年的殷商都城,為沉睡巨人注入文化旅游要素,有效利用豐富的殷商文化內涵,這應該是發展殷商文化產業,揚起殷商文化復興之夢的正道。但是關于保護與利用的理念,目前殷墟研究學界、行業主管部門、各級政府尚未形成統一思想,有的堅守所謂的“廢墟派”,有的堅持保護與利用并舉,有的主張大量利用而輕視保護,諸多思想和理念極大地分割了文化遺產利用的積極價值。目前,殷墟游購娛吃住行等旅游要素形不成鏈條,曾經由小屯村村民組織的演藝節目《大秀殷商》因經營不善而散伙兒,政府出資打造的《漢字霓裳》及《武丁與婦好》舞臺劇因其陽春白雪而沒有市場,兩家殷商青銅器復制企業因沒有創新而慘淡經營,一些低端的殷商風格旅游紀念品無法留住游客的記憶,規模經濟效益與國內甚至省內的自然景觀游景區、人文歷史旅游景區的收入無法相比,不僅形不成國內觀光旅游目的地,也無法給當地居民帶來衍生的服務性收入。

    一味強調“保護為主”的單級理念,將殷墟遺址束之高閣,空談其珍貴的價值內涵,就會陷入狹隘的、靜止的、固態的形而上學的保護主義中。實際上,保護為主并不意味著合理利用屬于第二位的價值層面,消極無為的保護只能使得殷墟陷入沉寂中。從殷墟遺址的屬性來看,它豐富的歷史信息、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和教育功能,只有在文化的大眾化和旅游的全民化過程中釋放出來,只有通過文化遺產旅游業態才能得以重生,只有在游客互動、參與、體驗中才能活化。

    遺址保護與文物執法的困局

    保護好祖宗留下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子孫后代義不容辭的責任。殷墟遺址詮釋了中華民族早期先人的高度文明,蘊含著殷商鼎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建筑、手工業、農業、交通、水利、商業等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規模宏大、價值重大、影響巨大的特點,對于民族、國家都是巨大的精神財富。但是殷墟遺址也同其他遺址一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化矛盾凸顯,主要是遺址上違章建設活動一直沒有停止。

    2012年,安鋼大道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工程違法建設,破壞了高等級的墓葬,該行為經新華社內參報給中央,國務院領導做了重要批示,行為責任方受到行政處罰,相關責任人受到了行政處分。2010年以來,殷墟保護區內共發生違法建設案件13起,其中制止7起,立案查處6起。但是,目前人為因素對于殷墟遺址的破壞,除了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外,沒有更為嚴厲的處罰措施,甚至在網上都無法查閱到任何一部關于破壞大遺址予以刑罰的案例教材。2009年,為進一步加強安陽市文物執法工作,市政府又成立了正處級專門文物執法機構,但執法手段也僅限于責令停工、限期恢復遺址原貌、行政處罰和向當地政府提議給予當事人行政問責;面對違法建筑,文物執法部門如申請法院強制拆除,極易激化矛盾,給轄區穩定形勢帶來嚴峻挑戰,這也導致了文物行政處罰往往難以最終執行,對違法主體缺乏足夠震懾,致使違法建房現象屢禁不止。

    在最近處罰北蒙辦事處西司空村違章建房的案例中,安陽市文物執法部門陷入了困局,多次對該村委會下達停工通知書和處罰決定書,結果村民還是將房子蓋起來了。目前大遺址保護專門法處于缺失狀態,《文物法》的條款過于籠統,缺乏操作性,文物執法部門的規制手段不多,使殷墟遺址資源破壞事件得不到嚴懲,破壞活動的效仿之勢蔓延,文物執法陷入尷尬境地。

    遺址保護與管理體制混亂的矛盾

    目前殷墟保護與管理的場域存在5個利益攸關方。中國社科院安陽工作站屬于中央學術研究機構的派出單位,不僅負責主持重點保護區內的考古發掘工作,也有權對破壞文物以及遺址行為進行巡查舉報,對具有近80年歷史的近現代公共考古學發端地位的安陽工作站而言,考古發掘、學術研究和文物保護是主要關注的問題,保護區民生問題和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并非主要職能;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后,安陽市還設立了事業單位性質的殷墟管理處,隸屬市文物局管轄,主要職能是殷墟景區文物保護展示項目的建設、景區管護、景區接待、講解以及保護區巡查,他們對保護區內申請建設的項目具有初步審查權,但是民生改善與他們關系不大;安陽市文物局負責殷墟保護區內基本建設項目的報批、保護范圍內所有基建項目的文物勘探、非重點保護區域內的考古發掘、非重點保護區域內的文物保管展示等;安陽市文物執法大隊于2009年成立,直屬于市政府,主要負責殷墟范圍內的文物安全和文物執法;殷墟所在的殷都區和北關區負責組織村民巡視殷墟遺址安全,宣傳殷墟保護條例,協助市直部門保護好殷墟,并且還肩負著改善殷墟遺址區民生和經濟發展的雙重任務。5種力量職能不同,責權不一,條塊分割,利益相左,力量無法整合,資源無法凝聚,合力無法達成,行動無法協調,相互掣肘事情時有發生,給殷墟保護發展帶來了體制上的矛盾。(王學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1-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