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殷墟大規模殉人的來源是俘虜而非奴隸
2016/7/27 9:51:3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華社鄭州7月25日專電(記者劉雅鳴 桂娟)在殷墟持續88年的考古發掘中,有一種發現同甲骨坑一樣令人震驚:2500座以上的祭祀坑,密布在西北岡王陵區,這些以人祭為主的坑葬有規律地成排分布;200多年間,數以萬計的活人被商王室當成祭祀祖先的祭品慘遭殺戮。
“最新科學研究結果顯示,西北岡祭祀坑里的殉人,不是奴隸而是商人的俘虜,他們是曾與商人為鄰、被強大的商人逼迫至西北地區的羌人。”在紀念殷墟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十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了新的研究成果。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殷墟王陵祭祀坑人骨與羌人的種族與文化》啟動,安陽工作站與加拿大學者合作,利用成熟的鍶同位素技術,尋找殷墟西北岡殉人的來源。
項目的研究起源于兩組數字的奇妙聯想。在研究祭祀坑時唐際根發現,人祭坑是成組分布的,按組來統計坑里的人骨頭時,出現頻率最高的成組數字是10、30、50、100、300……甲骨卜辭中商王祭祀祖先時也頻頻出現十羌、三十羌、五十羌、百羌、三百羌……將兩組數字聯系起來反復推想,唐際根推測,祭祀坑里的殉人說不定就是羌人。
項目組的專家們到西北地區的甘肅、陜西一帶,尋找商代的人骨頭和牙齒。早些年間,著名學者夏鼐和俞偉超曾分別猜想,西北地區的寺洼文化和卡約文化,曾是歷史上羌人生活的區域。同時,項目組又在殷墟祭祀坑里新出土人骨頭和牙齒。
將獲取的兩組骨頭鋸開、比對,鍶同位素技術比值非常接近!通過現代科學技術,一樁謎案被破解:殷墟祭祀坑里的殉人確實是羌人。這些羌人一般是被虜來后隨即殺掉,如果當上一兩年奴隸,鍶同位素的比值就會有變化。
殷墟司母戊鼎所在大墓的墓道里,也有22個用于祭祀的人頭保存完好。用鍶同位素技術一測,大部分也是羌人。
早在1974年,主持編撰大型文獻資料《甲骨文合集》的著名學者胡厚宣,就依據他所讀到的2000片甲骨文統計出,殷墟14000人祭中,就有8000個是羌人。
“羌人曾經人口眾多,與中原地區的商王朝為鄰,由于商王朝社會發達、技術進步,不斷將羌人逼迫至西北地區。”唐際根說,“今天的羌族也生活在西北地區,2006年人口普查時還有30萬人。但在商朝被作為殉人的羌人,是否就是今天羌族人的祖先,還有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