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當代安陽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安陽

在京創業河南人: 京城里的河南"魯班"

2012/1/9 9:48:49 點擊數: 【字體:

在京創業河南人: 京城里的河南
在京創業河南人: 京城里的河南
周國允 

 
在京創業河南人: 京城里的河南

在京創業河南人: 京城里的河南
周國允和他的伙伴們參與建設的奧運主場館“鳥巢”施工現場。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王亞明 李虎成 清華大學學生 梁海燕
 

  22年前,周國允是滑縣高平鄉周譚村一個高考落榜青年。當他背著鋪蓋卷第一次走出滑縣、想到北京找個建筑工地打工時,卻沒有一個工頭肯收留他 ——嫌他的個頭太小太瘦,怕他干不了建筑隊的力氣活。如今,周國允已成為“中國十大杰出外來務工青年”,擁有了自己的隊伍,而且是一支在京城建筑界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隊”。

  采訪感言:在北京,你可以不知道周國允是誰,但你一定知道他參與建設的工程——首都機場航站樓、遠洋大廈、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以及小湯山非典醫院,直到正在建設的2008年北京奧運主會場——“鳥巢”和國家體育館,北京這些年幾乎所有令國人乃至世人矚目的重點工程,他的隊伍都作為主力參與建設。有不少得了“長城杯”和“魯班獎”。

  與周國允的“樓品”同樣受人稱道的,是周國允的人品!

  【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1999年10月,北京首屆高科技產業展覽周開幕在即,但展棚搭建出了問題。第二天總理要去參觀,相關部門急得火燒眉毛,請求北京市建委推薦一支全北京最過硬的建筑隊伍,1小時內組織150名架子工趕到農展館,連夜施工。關鍵時刻,市建委當即通知周國允:“此任務非你莫屬!”

  周國允很快從分散在京城各處的工地中選定一批精兵強將。由于恰逢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北京全城交通擁堵,如果坐公交或班車接送,半天也趕不到。有人替周國允捏一把汗:“除非你是神仙!”

  結果不到一個小時,150名工人分乘30多輛出租車全部到達工地!凌晨兩點,展棚完工。最后一算賬,大半工錢都付了打的費。但善打硬仗的河南“周家軍”卻名聲大振。北京市建委領導更是對周國允贊不絕口,說他“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干不好活不要錢】

  “1984年我來北京時才18歲。當時我的身材特別瘦小,根本就沒人要我,怎么求人家都不行。我這人從小實在,我就跟人家說,你們帶上我不會后悔的。要不先讓我干一段試試,干不好就甭給我錢,就這么著人家才答應了。”

  坐在北京西三環旁邊一家賓館的客房里,周國允輕聲細語,給記者講他創業的故事:“那會兒來北京打工就是我人生的最大理想!”

  他當“小工”干的第一個工地是長城飯店。“那時候我真是什么都不會,就是憑著河南人能吃苦的精神,別人不愿干的臟活、累活,咱都搶著干。”年底開工資時,周國允成了60個工人中工資最高的4個人之一,每天5元!

  3年后,周國允又把100多名鄉親動員到了北京打工。但是由于原來聯系的工地停了,一連十多天沒找上活干,沒得吃沒得喝,一下陷入了困境。白天周國允四處找活,晚上等大家睡了,他一個人跑到外面,對著老家的方向哭。“但當時沒有一個人埋怨我,更沒有樹倒猢猻散,咱河南的鄉親實在太好了!”盡管都已過去20年了,周國允每每提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

  后來終于攬到一個小活,但是他們不會干。白天周國允跑到別的工地偷偷地學,晚上回來琢磨,第二天帶著大家干。后來有個工程,別的隊干不了了,人家就問周國允行不行,周國允還是那句話:“我們要是干不好你可以不給錢。”

  1994年,北京重點工程西客站郵件處理中心招標建設,周國允憑著多年的踏實苦干贏得了甲方的信任,經過激烈競爭,他的公司成功中標。

    大河網訊

  【我們是岳飛的老鄉】

  身為河南人,周國允被人們稱為“周總”之后,仍然遇到了很多讓他惱火、讓他無奈的事情。一次他參加項目競標,甲方明確表示不用河南人。周國允笑笑,囑咐手下:誰也不許露出河南口音。等到工程下來,甲方對工程進度、質量表示非常滿意的時候,周國允才在飯桌上說:我們都是岳飛的老鄉。岳飛的老鄉?對呀,岳飛是河南湯陰人呀!甲方這才明白,敬佩油然而生:“只要跟老周一打交道,就不可能再說河南人不好。”

  【見過厚道的,沒見過這么厚道的】

  “以前光聽說河南人老周挺厚道,不知道他這么厚道!”北京一家房產開發公司的老板一提起周國允,感嘆就不打一處來。

  那是2000年6月,位于蘇州橋的一棟20多層、5萬多平方米的在建商品樓因故停工。當時房子都已賣出,如年底不能按時交工,業主索賠,

     開發商將損失巨大。開發商另找了很多家施工隊,都說干不了這個活。周國允卻簽下了這個合同。接下來,調集精兵強將,施行立體化作業。結果提前15天便告完工。按照合同約定,每提前1天獎勵10萬元,僅獎金開發商就應該支付150萬元。但開發商賴賬,一分錢也不給。
 

  一位律師朋友要替周國允打官司,并表示“一分錢代理費不收,保證一分不少地討回欠款”。但被周國允婉言謝絕。

  “北京這地兒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一旦傳開河南的建筑隊跟人打官司了,不明真相的人還不知道會咋看我們呢。”周國允找開發商心平氣和地談了一次話,他的誠懇和大度令對方十分佩服,放棄了原來為拒付而找的“客觀”理由,道出了實話:這個工程賠了,實在支付不起了。話已至此,老周便不忍再追。有人為周國允因誠實厚道而吃虧感到惋惜和不解。但周國允笑著反問記者:“我虧了嗎?”是啊,周國允失去的是有數的金錢,而贏得的是無價的品牌!

  在北京建筑市場,周國允的名字就是一面金字招牌。按慣例,施工隊參加工程競標一般要交納幾十萬元的押金,但周國允卻能破例:在招標中只要報出他周國允的名字就可以免去這筆押金。上邊說到的那位開發商,后來也成了周國允的朋友,還介紹了好幾個工程請周國允來干。

  【補遺:首都人的評價】

  首都文明熱線:周國允從1984年進京以來,先后參與完成了中華世紀壇、國家體育場等160多項工程的建設,有3項工程榮獲“魯班獎”。平均每年帶出家鄉青年6000多人,每年為家鄉帶回6000多萬元的純收入。他個人出資為村里辦電、打井,修建了通往鎮里的柏油路。2003年為安陽慈善總會捐款15萬元;2004年捐款50萬元,在家鄉建了一所希望小學;2005年為滑縣“愛心助學”捐款3萬元,至今,還常年資助10名貧困學生。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中國新聞界大腕點評"在京創業河南人"

  厚道勝萬金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范敬宜

  河南人在北京生存似乎比任何一個省份的人都難,但是,為什么在北京的河南人卻比任何一個省份的人都多?

  看了周國允的報道,我們找到了答案:就是因為河南人特別厚道。作者捕捉了河南人這個最鮮明、最傳神的性格特征,就如畫龍之點睛,頰上之添毫,一下子把本質的東西凸顯出來了。

  周國允為什么能做到“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因為他特別能“吃苦”——別人不愿干的臟活、累活,咱都搶著干;因為他特別能“吃話”——竭力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改變別人;因為他特別能“吃虧”——寧肯100多萬元不要,也不愿跟人紅臉打官司……

  能做到這三個“能”,是因為他身上沉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底氣”——“厚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的老祖宗把這份民族精神的精辟總結寫進了《易經》;梁啟超先生又把它寫進了清華大學的校訓;今天我們又看到它在周國允的血液里流動,使我們更加具體地懂得了“厚德”的內涵:誠信、淳樸、善良、寬容、堅韌……這些,都屬于為人之本,立國之本。這就是中原大地哺育出來的子弟,為什么能夠在艱難復雜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

  我不認識這篇作品的作者,但我相信他是一位目光深邃的記者。

  范敬宜,曾任《經濟日報》總編輯,《人民日報》總編輯,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標題:在京創業河南人: 京城里的河南"魯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2006-07-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