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維政:行走于激情與穩健之間
人物檔案 <<<
熊維政,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國務院批準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屆 、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經濟視點報記者 賈玉麗/文 陳代述/圖
這是一次漸入佳境的采訪。
羚銳制藥是一家讓人感興趣的企業,但瀏覽各個媒體的報道,董事長熊維政并沒有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他被人們稱為“熊老區”,在全國人代會上,在各個場合,他都在為革命老區鼓與呼。他看起來高尚無比,但我總覺得這種高尚被一定程度地符號化。
相較被輿論無意或有意推上道德制高點的企業家,我更愿意聽到企業家關于經營管理的獨家見解。而在公開的媒體報道中,關于他的企業之道的內容少之又少,能夠搜索到的,不是那些重復了無數遍的早期創業故事,就是“熊老區”的老區情結。
采訪熊維政時,因為臨時的公務,他比約定時間晚到了半個小時。他為此安排秘書在酒店等候我們的到來。他的秘書說,這些天他的日程異常緊湊。
見到熊維政的時候,他看上去有些疲憊,而晚上還有約見,我只有一個小時的采訪時間。我很擔心他把過多的時間用于闡述他的老區情結,在簡單的寒暄之后,我開始和他探討他的企業之道。
他異常謙虛,可以說,近乎謙卑。
他說,羚銳還是一個小企業。事實上,羚銳是全國橡膠膏劑藥業中的首家上市公司,擁有10億元的資產,年創利稅接近1億元,在北京、上海、武漢、鄭州等地控股、參股了十余家企業,有4000多名員工,是河南省百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全國中藥工業50強。
他甚至說自己還算不上什么企業家。
總體上看,中國企業不缺規模、不缺速度,缺的是穩健。很多企業,看它起高樓,看它宴賓客,看它呼啦啦大廈傾,而羚銳這座大廈,始終在長高。
他1992年接手羚銳制藥,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讓企業名震天下,“骨質增生一貼靈”不僅讓羚銳有了知名度,而且找到了膏藥這樣一個核心方向。羚銳牌膏藥很快形成系列,小小的膏藥,一個單品居然可以達到上億元的銷售額。2000年10月,羚銳上市,成為全國橡膠膏劑藥業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17年來,羚銳制藥始終穩健。他把自己的穩健解釋為“慢”。事實上,羚銳是一個優秀的長跑運動員,不僅有速度,而且耐力驚人,是一家業績持續增長的公司。去年以來,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羚銳仍然閃亮,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30%,新的產品開發比過去節奏更快。公司不僅沒有裁人,去年到今年新進了200多人。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嗎?
這是一個突然激發他激情的提問,他從開始的平靜講述瞬間切換到一個全新的狀態。他的語速快了起來,手勢也多了。“我經常給來這的大學生說,做事一定要有激情。我鼓勵他們要創新,100個創新可能有90%的失敗,但是還有10%的成功, 哪怕只有1%的成功,成功了你就是勝利者!”
談話至此變得自由而放松。此前我按部就班地提問,他中規中矩地回答,但在這個問題之后,他成了一個充滿激情的主動講述者。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我的所有提問,我不得不數次打斷他。
他從激情談到了創新。他說,創新無止境,沒有創新就沒有羚銳的今天。人力機制的創新、銷售模式的創新、產品創新,等等,每一個方面都被他反復強調。羚銳每年都有新產品投入市場,如今羚銳在北京買了36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投入巨資建設研發基地。
他從激情談到了責任。“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感”。他從人生哲理出發,用很多事例去談一個人的責任感是多么重要。他說,責任感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根基。
他和羚銳17年的親密史,對于他來說,不變的是持續的激情;對于羚銳來說,不變的是持續的穩健。在激情和穩健之間,他完成了一種很好的平衡。
老區依然是他的核心話題之一。和媒體已有的描述一樣,談起老區的時候,他總是情辭懇切,慷慨激昂。
為了了解更多老區的情況,他曾經專程到延安、百色、安康、西柏坡等革命老區實地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與數據 ,寫成了一份份調研報告。
他先后向全國人代會提交了“加大扶持力度,增強革命老區的造血功能”、“適用西部大開發等優惠政策,扶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實施政策傾斜,扶持革命老區和國家級貧困縣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加大對革命老區和國家級貧困縣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等建議。
我一度難以理解他的老區情結。現場對話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他把謙遜、責任感等革命老區的一些道德基因轉化成了羚銳的企業基因。在他的激情和羚銳的穩健之間,一定還有更多有待解讀的密碼。
熊維政:做膏藥,做好藥
□經濟視點報記者 賈玉麗/文 陳代述/圖
繼承老區精神的企業
經濟視點報:你1991年進入當時的羚羊山制藥廠,從那時算起,羚銳近20年由小到大的發展,你認為最大的支撐是什么?
熊維政:我們這個企業是在老區,是將軍縣也是貧困縣,企業由原來的小作坊發展到今天的上市公司,由小膏藥做成大市場,這條路是一條不平凡的路。
首先要感謝改革開放,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期。其次因為我們企業是扶貧企業,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懷。因為誕生在老區,同時具備了老區人的淳樸、自強不息、勇于犧牲的精神。
經濟視點報:做企業,你覺得從這片紅色土地上繼承的優秀品質是什么?
熊維政:誠信,做企業就是做人。誠信是本,是做人做事的跟本。如果產品銷得好一點,你就偷工減料,蘿卜快了不洗泥,那很快就要完蛋了。銷售做得越好,市場占有率越高,知名度越高,就更應該管理嚴格,我始終是這樣想的。前幾年醫藥市場整頓,我們感謝(這種舉措),希望市場越來越嚴。
經濟視點報:你怎么看待羚銳在新縣的價值?
熊維政:羚銳對老區新縣的貢獻不是每年交了多少稅,安排了多少人就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改變了老區人們的觀念,堅定了老區人民也能干成事的信心。改變人們的觀念,這是羚銳最大的貢獻。信心是很重要的。
經濟視點報:媒體稱你是“熊老區”,你對老區至今保留著一種濃厚的情感。
熊維政:羚銳是個老區企業,它是要為老區做貢獻的,所以我一直希望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經濟視點報:剛開始做企業有壓力嗎?
熊維政:當時壓力非常大。新縣原來有個制藥廠,1985年倒閉了,后來辦藥廠的時候,很多領導堅決不同意。羚羊山制藥廠原來是四川人承包的,四川人搞藥廠時,我是藥檢所所長,經常幫他們跑項目,跑批文。四川人走了之后,政府對我們接管也不放心,因為新縣過去辦一個企業垮一個。
有一次我從信陽回來,在公共汽車上,前面有兩個人提起羚羊山制藥廠,說“四川人已經走了,現在熊維政是廠長,這個廠要是半個月垮不了我就頭朝下走”。
經濟視點報:聽了這樣的話,你當時是什么感覺?
熊維政: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爭口氣,不是為我個人,是為老區人民,為信陽人民爭氣,別人能干好的,我們新縣人一定能辦好,而且要做得更好。決心好下,擔子挑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
經濟視點報: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熊維政:擔任廠長之后我就開始跑資金、建廠房,以前藥廠是租的廠房,歷盡千辛萬苦跑來29萬元扶貧款,但是農行不敢貸。當時省醫藥管理局把他們的大樓作抵押,才貸了款。前幾天他們還在說這個事情,說謝謝我把企業發展好了,才保住了他們的大樓。
經濟視點報:剛當上藥廠廠長,在第一次職工大會上你就提出了“奮戰5年,產值超億元”。當時的底氣來自于什么?
熊維政:我到企業之后,立即引進9萬美元香港的資金,成立了河南羚銳制藥有限公司。之后,進行了人力機制的創新,還有銷售模式、產品的創新等,研發方面一直很重視,人力財力,在這方面放得最重。
堅持做膏藥
經濟視點報:說起產品,你最不愿提起的,應該是1993年國家對虎骨類藥品的禁止。
熊維政:當時虎骨產品虎骨麝香止痛膏,占我們銷售量的92%還多。我們進了那么多原材料,那么多包裝,還發出去那么多貨……這對我們來說是晴天霹靂。
這件事也讓我深切感受到沒有自主產權的產品,企業生存都是一大難題。當時我剛接管這個企業,還沒有來得及想這些事情,就遇到了這個問題。
經濟視點報:隨后,骨質增生一貼靈的推出,不僅使企業擁有了自己第一個名牌,而且打造了企業的知名度,你是如何判斷這個產品的市場效應的?
熊維政:這是新密市中醫研究所所長的一個祖傳秘方,我是在看到這個產品的效果之后,堅信能做好,就買下了生產權。這個產品確實是一個轉折點,當年實現銷售1000萬,第二年是3000萬,翻番增長。
經濟視點報:花巨資買斷產品,貸款做廣告,據說在當時遭受了很多非議?
熊維政:確實在當地引起了不少爭議,很多人說,這是個扶貧企業,你弄不成怎么辦,你就成千古罪人了。當時我沒有想這些,風險再大,我只要想起這個事情是為企業發展做的,我就沒想過后果。認準了的事就去做,別管人家說什么。我就是這個性格,改變不了。
經濟視點報:今后羚銳依然堅持以膏藥為主嗎?
熊維政:羚銳膏藥銷售額每年5億元。我們就是要打造膏劑的品牌,以此來帶動其他產品。膏藥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做全國和全世界的知名品牌,這是我們的目標。
羚銳的經皮制藥技術中心,省里已經批了,我們正在向國家申報,全國就我們這一家,批準之后,國家經皮制藥的研發也是在我們這里。在德國、日本,我們都有協作單位。在經皮制藥研發方面,羚銳要保持領先。
羚銳4月份新上的年產5000萬貼芬太尼貼片項目,是按國際一流的標準來建設的。我歷來的標準就是,要做就做最好。
貼劑,是要繼續著力發展的,其他方面也不放棄。羚銳的產品后勁是很足的,去年有兩個銷售過億的膏藥產品。一個單一的中藥貼膏銷售過億,人們覺得不可思議,但我們做到了。我們的口服藥,治療腦中風偏癱的,有望銷售到5億~7億元,后勁非常足,因為它的市場也非常好。
干事業要有激情
經濟視點報:企業家的管理各有自己的風格,像宗慶后是事無巨細,什么事情都要親自過問,而王石更關注戰略。你怎樣評價自己的管理風格?
熊維政:我談不上什么風格,本身企業就小,大家在一起就是一起學習探討。我和經營班子溝通得比較多,我更喜歡深入一線了解情況。我本來就是個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我能發現一些問題,然后再和他們一起交流,我覺得這個方式比較好。我經常到車間看看,工人們也都習慣了。
經濟視點報:有媒體稱你是“知人善任”的領導,你用人的標準是什么?
熊維政:德放在首要位置。沒有責任心和品質,即使有才干也做不好。責任心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責任心不會的可以學,不懂的可以問,人能不能成功,責任心是最重要的。人選好了,企業才能干好,有了真正的人才,錢和項目就都會來了。
當然專業技術很重要,還有干事業要有激情。
經濟視點報: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嗎?
熊維政:我經常給來這的大學生說,做事一定要有激情。我鼓勵他們要創新,100個創新里可能有90%的失敗,但是還有10%的成功, 哪怕只有1%的成功,成功了你就是勝利者,我們每一年的新產品開發,投入都是很大的。因為我們嘗到了創新的甜頭。企業走到今天,創新是我們成功的一個經驗。
經濟視點報:你希望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家?
熊維政:羚銳這個企業還很小,我還談不上是企業家,我只想做什么事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這也是一種責任感吧。
做藥就是為人們減輕痛苦的。這是個好事情。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難,想到我們這個企業是做好事做善事的,就從來沒有懈怠過,從來沒有放松過。
我們的職業道德就是做好藥,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的藥品。
經濟視點報:羚銳發展到今天,最讓你反思的教訓是什么?
熊維政:搞企業,教訓太多了。像由于對產品的論證不是太充分,投入很多錢,最后產品開發不成功。有時候決策失誤,公司的發展也受些影響,包括我們現在發展慢,也與我們的觀念、決策有很大關系。
經濟視點報:雖然羚銳發展速度稍慢,但是穩健是很難得的。
熊維政:穩健對我是鼓勵,也是鞭策,我們這種發展速度也和我的能力、決策有關系。不過羚銳的業績一直是在增長的。今年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我們公司不僅沒有裁人,去年到今年還進了200多人。
經濟視點報:你最欣賞的企業家是誰?
熊維政:張瑞敏、柳傳志、王石,都是我們的榜樣。
柳傳志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企業家。不久前他再次出山,也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是他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我覺得這才是大企業家的風范。(原標題:熊維政:行走于激情與穩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