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鶴壁 >> 鶴壁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鶴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來浚縣品宋代泥塑:那些精致的小玩意

2013/4/9 9:26:00 點擊數: 【字體:

來浚縣品宋代泥塑:那些精致的小玩意

泥塑·浚縣泥咕咕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處發現。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泥羊頭時間約為7千年前。可以確認是人類早期手工捏制的藝術品。

來浚縣品宋代泥塑:那些精致的小玩意

泥塑·浚縣泥咕咕

    泥塑藝術發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題材的大型佛像繼續繁榮,小型泥塑玩具也發展起來。有許多人專門從事泥人制作,作為商品出售。北宋時東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樂”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僅平民百姓買回去“乞巧”,達官貴人也要在七夕期間買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歷經明、清、民國,泥塑藝術品在社會上仍然流傳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觀賞陳設,又可讓兒童玩耍。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其中著名的產地有無錫惠山、天津“泥人張”、陜西鳳翔、河北白溝、山東高密、河南浚縣、淮陽以及北京。

    2006年5月20日,浚縣泥咕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我省浚縣的王學鋒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來浚縣品宋代泥塑:那些精致的小玩意

泥塑·浚縣泥咕咕

    浚縣位于于我省北部,為鶴壁市所轄。據《資治通鑒》載,隋末農民起義軍與隋軍爭奪黎陽倉(當時浚縣稱黎陽),瓦崗軍首領李密手下有一員叫楊圯的大將在此屯兵,得楊圯屯村名。當時軍中有一些士兵會捏泥人,為紀念在戰場上陣亡的將士和戰馬,他們用當地的膠泥捏塑泥人、泥馬。后來軍隊中一些人員就地安置,這門手藝便流傳下來。浚縣泥塑形體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兩小孔,吹時發出“咕咕”的聲音,故稱“泥咕咕”。黎陽鎮楊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產地。

    浚縣泥咕咕的基本內容有人物、動物、飛禽三大種類一百多個品種。其制作工具很簡單,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這些器具,經過和水、捶制等工序,將當地的黃膠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現改為墨汁)、洋顏色(現改為水粉顏料)、用自制的麻筆(現改為毛筆)在塑型坯上涂繪,多以黑色為底色,然后再以紅、黃、藍、綠等比較鮮艷的顏色繪出各種圖案,與黑底形成強烈的對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層,放入高與寬約一米左右的磚砌小土窯焙燒。泥咕咕作品主要有歷史人物、戲曲人物、十二屬相、小動物、飛禽、騎馬人等。  

來浚縣品宋代泥塑:那些精致的小玩意

泥塑·浚縣泥咕咕

    浚縣泥咕咕歷史久遠,有著濃厚的民間特色,造型古樸,夸張別致,深受廣大群眾和專家學者的好評,被民俗學專家稱為歷史的活化石。現在主要傳承人有王學峰、王安田、宋學海等人,但現代的年輕人不愿再繼續學習這門手藝,傳統手藝后繼乏人,逐步失傳,亟需搶救。【原標題:來浚縣品宋代泥塑:那些精致的小玩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旅游資訊網 2012年11月1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