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人(資料圖片)
據傳說,朱元璋做皇帝后,擔心那些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們恃功奪權,于是建造了一座慶功樓。慶功樓建成那天,他擺下宴席邀文武功臣前來赴宴慶功,暗地里卻派人在樓下埋好大量火藥和干柴,準備借機引火燒樓,以除后患。這事雖然做得很隱秘,但卻被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看穿了。席上,劉伯溫坐在朱元璋旁邊,悄悄將朱元璋龍袍的一角壓在自己的坐椅上。當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時,朱元璋悄然離席。由于有衣角牽動,劉伯溫頓時警覺,驚恐中急忙逃出門。果然,朱元璋下樓以后,慶功樓便籠罩在滾滾烈焰中。可憐赴宴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劉伯溫僥幸逃出,被一位挑糖擔子的老人救下,倆人調換了衣服,他跟隨老人而去。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糖擔子走街串巷,以此謀生。劉伯溫畢竟智慧過人,在賣糖的過程中,他創(chuàng)造性地把糖加熱后做成各式各樣的糖人兒,還有小雞、小狗等各種小動物,甚是可愛。小孩兒大人爭相購買,生意十分紅火。許多人慕名前來,向劉伯溫請教吹糖人兒的技藝,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于是,這門技藝一傳十,十傳百,在民間流傳開來。吹糖人行業(yè)的人們追根求源,都尊劉伯溫為該行業(yè)的祖師爺。
吹糖人技藝代代相傳,到了民國時期,河南省滑縣老店鄉(xiāng)出了一位吹糖人的能人,名曰馬為因。他每日沿街叫賣,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技法得以提高,品種更加豐富,成了遠近聞名的吹糖人大王。
第三代傳人馬謙堂遷居開封,他自幼受爺爺的影響,在父親的精心指點下,全面掌握了馬家吹糖人的技藝。他承接家傳,敢于創(chuàng)新,風格獨具,自成一派,被人們譽為“神嘴馬大吹”。他不斷吸收新的表現技法,并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的作品。如“貓抓老鼠”、“狗抓兔”、“馬上封侯”、“神牛送寶”、“神龍出海”、“蛇盤兔”等。這些作品簡練抽象,高度概括,工藝精細,寓意美好。吹出的糖人最薄處僅有0.1毫米,可謂精妙至極。不但深得小朋友的喜愛,也得到了外國友人的贊賞。
吹糖人的工藝并不復雜,重要的是要動作敏捷,掌握好制作的火候。糖和蜂蜜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快速拉起,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然后立刻用嘴吹氣造型,這時就可按照自己的設計,吹捏出造型各異的花鳥蟲魚、人物百態(tài)以及各種奇花異草的圖案。
吹糖人被國內外多家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外友人將糖人作為珍奇的藝術品帶回國內賞玩。吹糖人技藝參加了由中國文聯、河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清明文化節(jié)”民間絕技展示,還參加了亞洲藝術節(jié)、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以及北京人民大會堂等地的民間藝術品展示活動。馬謙堂被河南省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授予“河南民間表演藝術家”稱號。(傳統(tǒng)糖塑吹糖人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標題:劉伯溫與吹糖人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