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黃河穿鶴壁而過,文化積淀深厚
鶴壁自古就是生產黃河古陶的地方。早在6000多年前,這里就出土了大量精湛的古代陶器,鼎、尊等器皿曾作為貢品選送皇宮。
歷史上,鶴壁境內陶窯遍布,陶工眾多,考古發掘出的大來店陶窯遺址屬典型的仰韶文化。
黃河古陶質地細膩,紋飾精美,古色古香,滄桑厚重,以其獨有的藝術特色享譽國內外,成為河南省不可或缺的一張文化名片,成為陶藝界綻放的艷麗奇葩。
黃河谷濤取黃河古道蘊靈孕秀之澄泥,經水洗、窖藏、捶打練泥、輪制、雕刻等工序,采用最古老的燒制辦法孕育而成。
當陶泥在制陶工匠手中滑來動去之時,好像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工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
彈指間,泥土在工匠靈巧的手中化腐朽為神奇,完成了陶器作品的雛形。
刀走龍蛇,行云流水,融匯著他們的審美與智慧;泥花綻放,炭火明滅,傾注著工匠師們的心血和夢想。
如今的黃河古陶在色澤上突破了傳統陶器的灰、紅、黑三色;在藝術上創新發展了浮雕、高浮雕及浮雕鏤空等技術,產品不但有瓶、罐、鼎、尊、鬲、豆、艮、壁畫等仿古禮器,還有現代陶藝品種上百個品種。
在選材上,以黃河澄泥為原料,通過選料、淋泥、拉型、繪畫、雕刻、磨光、涼干、烘干、焙燒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
其造型美觀,質地細膩,紋理清晰,線條流暢,是集雕刻、繪畫為一體的收藏、饋贈佳品。
黃河古陶,典雅古樸,滄桑厚重
那飄逸俊美的浮雕畫面,神秘奧妙的精美紋飾,仿佛在向今天的人們娓娓訴說著一個個令人遐想、讓人回味的動人傳說,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愿望,代表作有祥瑞巨龍瓶、四像瓶、三羊尊、福壽瓶等。
2007年制作的大型九龍壁,是陶藝制作歷史上的頂峰之作。該九龍壁長26米,寬2.5米,壁上九龍栩栩如生,遙相呼應,克服了我國其他地方九龍壁龍姿呆板、互不協調的弊端,堪稱我國現存九龍壁的典范之作。
黃金有價陶無價
黃河陶藝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化,它有過輝煌的歷史,也有斷代的悲哀,但經過制陶藝人靈巧的雙手,使它再現神奇,最終成為河南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