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根錯節
【成語名稱】:盤根錯節 (pán gēn cuò jié)
【成語出處】:晉·袁宏《后漢紀·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后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成語解釋】:盤:彎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盤曲,枝節交錯。比喻事情艱難復雜。
【朝歌淵源】: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漢代曾任朝歌縣令,因治理朝歌有功,后升任武都太守,永和初,官至尚書仆射。
【成語故事】:虞詡是東漢時的一位書生,他聰慧好學、深明事理、機敏過人,深得太守李修的賞識,并騁他在府中任居要職。因西羌和匈奴等少數民族部落入侵中原,在出兵謀略上,他和大將軍鄧騭的意見出現爭執,得罪了大將軍。鄧騭記恨在心,一直想找準機會報復他。
沒過多久,朝歌一帶發生爆亂,時局動蕩不安,各路土匪紛紛糾集人馬,占山為王,常常偷襲官府和大戶人家,鬧得人心惶惶;朝廷也幾次派出官兵前去陣壓平定,但都不能平息,還總是遭到不測。鄧騭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報復機會,便找了個理由,把虞詡調去任朝歌縣令。虞詡的親朋好友聽說此事,都暗暗為他捏了一把汗,并苦苦相勸:朝歌一帶窮山惡水多土匪,經常神出鬼沒地襲擊官府,好多派去官員都不明不白地被害死了,你還是找個借口推托掉吧。虞詡只是淡淡地一笑:“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不能只干容易的事,而面對困難避重就輕,越是逆境越能鍛煉人。”說著隨手拿起一把剛剛磨好的斧頭:“這把斧頭是鋒利還是遲鈍,只有在用它斬斷雜亂無章、盤根錯節的樹根時才能顯示出來!”
帶著親人掛念和擔心,虞詡卻充滿信心地走馬上任了。一到朝歌他就實地考察,弄清各路土匪的來龍去脈,并派人深入土匪內部,找準軟肋,各個擊破,很快就平息了動亂,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
虞詡出色表現,得到了皇上的欣賞,認為他有將帥之才,后又命他率兵抵御西羌的侵犯,為保衛邊疆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官位也升到尚書仆射。
【成語示例】: 鄒韜奮《學生救亡運動的缺點》:“讓他嘗試嘗試,~,乃見真材。”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附錄】《后漢書·虞詡傳》節選:
后朝歌賊寧季等數千人攻殺長吏,屯聚連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詡為朝歌長。故舊皆吊詡曰:“得朝歌何衰,”詡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始到,謁河內太守馬棱,棱勉之曰:“君儒者,當謀謨廟堂,反在朝歌邪?”詡曰:“初除之日,士大夫皆見吊勉。以詡诪之,知其無能為也。朝歌者韓、魏之郊,背太行,臨黃河,去敖倉百里,而青、冀之人流亡萬數。賊不知開倉招眾,劫庫兵,守城皋,斷天下右臂,此不足憂也。今其眾新盛,難與爭鋒。兵不厭權,愿寬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閡而已。”及到官,設令三科以募求壯土,自掾史以下各舉所知,其攻劫者為上,傷人偷盜者次之帶喪服而不事家業為下。收得百余人,詡為饗會,悉貰其罪,使入賊中,誘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殺賊數百人。又潛遣貧人能縫者,傭作賊衣,以采纟延縫其裾為幟,有出市里者,吏輒禽之賊由是駭散,咸稱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