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燕爾新婚 (yàn ěr xīn hūn)
【典故出處】《詩經(jīng)·邶風·谷風》:“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成語釋意】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后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形容新婚時的歡樂。
【朝歌淵源】邶在紂城朝歌以北,故稱邶。邶、鄘、衛(wèi)三國都是武王克商后所封較早的國家,后來,邶、鄘都被衛(wèi)國吞并。所以這三國之“風”寫的其實都是衛(wèi)國之事。
【成語故事】“燕爾新婚”是指新婚夫妻度蜜月,如膠似漆,透著甜蜜和幸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燕爾”是什么意思。“燕爾”最早寫作“宴爾”,后來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因為“宴”和“燕”同音,被誤寫作了“燕爾”,從此人們就不明白它的含義了。
“宴”是喜樂、歡樂的意思,“爾”是你(們)的意思。“宴爾新婚”就是歡慶著你們的新婚。如此一來這個詞就讓人看不懂了:明明是“我們”新婚,歡慶的是“我們”的新婚,怎么變成了歡慶“你們”的新婚?原來這里面埋藏著一個悲苦的故事。
“宴爾新婚”最早的出處是《詩經(jīng)·邶風·谷風》。這首詩是一個棄婦被趕出家門時傾訴自己的不幸命運。棄婦和丈夫是一對農(nóng)民夫妻,剛結(jié)婚的時候家里很窮,婚后通過兩人的共同努力,家境慢慢好了起來。最能干的是妻子,修筑了捕魚的水壩,編織了捕魚筐到水壩里捕魚,拿到市場上去賣。妻子的心地非常善良,鄰居家有了什么難事,就是爬著也要趕去幫忙。
但是沒想到家境好了,丈夫卻變了心,以前“及爾同死”的海誓山盟全都拋到了腦后,看上了別的更美麗的女子,喜新厭舊,對妻子拳腳相加,苦活重活全壓在妻子身上。更可惡的是在娶新妻子的那一天把前妻趕出了家門,而且連一步都不愿多送,僅僅送到家門口就止步不前。棄婦孤苦伶仃地一個人離開家門,走上了回娘家的路。
棄婦的耳邊傳來家里正在舉行的婚禮的喜慶之聲,不由得滿懷怨恨,吟出了這樣的詩句——“宴爾新婚,如兄如弟”。“宴爾新婚”本來是棄婦的血淚控訴,后來卻變成了蜜月的甜蜜!詞義的變化永遠也掩蓋不住棄婦的悲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