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憲宗成化年間,河南衛輝府淇縣留店寺西村,有個叫劉璋的青年,從小天資聰明,才思敏捷,勤學好問,過目不忘。街坊鄰里無不稱奇。
有一年,劉璋到衛輝府考過舉人,在回家途中,路過汲縣稻香村,正值烈日當頭,劉璋走得口渴難耐,就扣開路旁一家房門。開門的是位長得眉清目秀,明眸皓齒、姿態娉婷的姑娘。劉璋上前忙說:“我是路過此地,因口渴難耐,想找點水喝”。姑娘一看面前這位英俊瀟灑、儀表堂堂、舉止文雅、彬彬有禮的書生,心中頗有好感,就讓到屋內倒茶,讓其解渴。且說這位姑娘是方圓幾十里有名的美人,不僅有繡花描云的本事,而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說媒者把門檻都破了,可沒有一個中意。原來姑娘早有打算,非自己相中的人不嫁。父母就這么一個寶貝閨女,她說怎樣就怎樣,從不打閨女的別。姑娘從和劉璋的言談中,得知劉璋尚未婚配,更是喜出望外。心想,我的意中人到了,千萬2不能錯過機會。姑娘紅著臉對劉璋說:“如不嫌棄,愿終身相許。”此時此景的劉璋怎樣呢?他一看姑娘不僅模樣長得俊俏,而且談吐不俗,早已羨慕不已,又聽姑娘這么一說,真是求這不得的好事,那有推辭之理,兩人便私訂了終身,姑娘告別父母,同劉璋一快回家了。
回家后,村民議論紛紛,認為沒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是明媒正娶,使不是合法婚姻。一時弄得滿城風雨,都說劉璋拐來一個姑娘。就這樣劉拐莊這個名子便被人們叫起來,留店寺西村便逐漸被人們所談忘。劉璋夫婦自是恩愛無比。劉璋更是刻苦攻讀,和妻子共同磋商文章。功夫不負有心人,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劉璋以優異的成績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高密知縣,因居官廉明仁恕,升任福建監察御史(監察一省的文武官吏),繼升調山東都指揮僉事(省軍政副長官),曾兼任山西、四川停使,又升任河南都指揮使(省軍政長官),調任山西任按察使,又改任布政使(省最高行政長官),最后遣升甘肅巡撫(總攬甘肅、寧夏、青海三省的軍政、司法、民事)兼中央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劉璋官居成化、弘治兩朝,長達32年,他惠政于民,每到一處,就辦學校,建草場,筑寨垣,養老扶幼,深受群眾的愛戴。因積勞成疾,病逝甘肅,朝廷念其功績特準葬衛輝府,墓建于府城西北隅,群眾稱劉都堂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