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沒一撇”原指沒門兒,現在演變為沒辦法,沒眉目,沒頭緒,不沾邊的代名詞了。出處為《通俗常言疏證》卷三: “《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于此。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八字還沒一撇”: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試想想,“八”字是怎么寫的?第一筆是“丿”,第一筆“丿”都沒寫,怎么會有完整的“八”字。
“八字還沒一撇”最開始是用來形容男女婚姻的,“八字”是指男女的生辰八字。舊時有個俗稱叫做“發八字”,即正式定親之意。首先,男女雙方家長請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若八字合,男方則選定黃道吉日與女方交換當事人的生辰八字,俗稱“發八字”。在古代,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要合(即不相沖相克),才能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