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在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其中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早期時,壓歲錢并不是給真錢,而只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征性的東西,是希望起到震懾性的作用。后來,人們逐漸把壓歲錢實用性的意義強化了,因此就變成了給真正的貨幣。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才發生重大改變。從此,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長輩為晚輩送壓歲錢的習俗在現代仍然盛行,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被父母拿去,或存進銀行,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