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初二,是民間所說“龍抬頭”的日子。“龍抬頭”一詞最早見于明人劉侗的《帝 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
在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 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農歷二月初以 后,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 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在我國北方,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這一天理發 店的生意都比往日紅火。老百姓選擇在正月過后的二月二這天剪發,稱為“剃龍頭”,又應“ 鴻運當剃頭”的寓意。
在民間的傳統說法中“正月里剃頭死舅舅”,所以人們整個正月里都不剪發。其實所謂的 “死舅”實為“思舊”或“思舅”的誤傳。正月不能理發在民間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清軍入 關后漢人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朝的思念,意為“思舊”;有的說是一個理發匠貧窮買 不起禮品,每年正月都為舅舅剃發,舅舅死后他很思念舅舅,民間就有了“剃發思舅”的說法 。
二月二這一天我國民間不僅有剃頭的習俗,還有敬文昌神、祭祀、婦女不縫紉等。“從科 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后,此時節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所以,古 人把“二月二”又叫“春耕節”“青龍節”“踏青節”“迎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