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河南風(fēng)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文章

宋朝人元宵這樣看花燈

2016/2/22 15:01:27 點擊數(shù): 【字體: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元宵節(jié)將近,宋江對眾頭領(lǐng)說:“我生長在山東,不曾到京師,聞知今上大張燈火,與民同樂,慶賞元宵,自冬至后便造起燈,至今才完。我如今要和幾個兄弟,私去看燈一遭便回。”軍師吳用一聽這話,趕忙勸阻:“不可!如今東京做公的最多,倘有疏失,如之奈何?”但是宋江不聽勸,硬是帶著柴進、史進、劉唐、李逵等人,去東京汴梁看花燈去了。
  要知道,梁山好漢當(dāng)時身在綠林,宋江更是天下聞名的通緝犯,他率領(lǐng)寥寥幾個人前往京師,基本上等于上門找死。那時候的元宵燈展究竟有多熱鬧多壯觀,竟能讓宋江冒著生命危險去觀賞呢?
 
  大宋燈展有多熱鬧?
 
  每年冬至一過,宋朝人就開始為元宵節(jié)的燈展做準備了。開封府的官員派人在宣德門外搭建舞臺,以便讓皇帝和臣民共同觀看各路藝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兩旁安放欄桿,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劃定場地,供燈展和表演之用;并出資協(xié)助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進京排練,時稱“行放”,意即彩排,讓他們在燈展期間大顯身手。
 
  當(dāng)然,開封府更要出錢采購花燈,包括燈球、燈槊、絹燈、鏡燈、字燈、水燈、龍燈、鳳燈、走馬燈……還有很多巨型花燈無法搬運,只能就地扎造,故此開封府還要雇請高手匠人進京扎造這些巨型花燈。
 
  在皇宮南門宣德門外有一條東西大街,俗稱“潘樓街”。元宵節(jié)期間,大街南側(cè)設(shè)有一條隔離帶,隔離帶中安放著全國最大的“棘盆燈”。這條隔離帶長達一百多丈,用帶刺的樹枝編成防護欄,防護欄內(nèi)豎起兩根幾十丈高的巨竿,用彩色絲綢捆扎裝飾,竿上懸掛著紙糊的神仙、佛像、戲曲人物,風(fēng)一吹,神佛皆動,就跟活的一樣。這兩根巨竿中間是戲臺,開封府派藝人在此表演。
 
  從宣德門到州橋是一段南北大街,俗稱“御街”。御街兩旁也各有一條一眼望不到邊的隔離帶,隔離帶中架設(shè)燈山,高七丈,燈山上有走馬燈、皮影燈、神仙燈、龍鳳燈。燈山兩旁又各有一尊菩薩燈,即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塑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白象,兩位菩薩身高數(shù)丈,眼放金光。金光即是燈光,匠人將菩薩的頭部鏤空,中置巨燈,燈光從眼孔里射出來。另外這兩位菩薩都豎起一只手掌,這只手掌的五根手指比一般人的大腿還要粗,從手指的指尖里分別噴出一股清水,好像五股瀑布一般傾瀉而下。
 
  菩薩的手指怎么會噴水呢?因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中間是一座燈山,燈山的山頂有一個龐大的水柜,這個水柜通過隱藏的竹管與菩薩的胳膊連接起來。燈山后面還有一口水井,井口架著轆轤,開封府派幾名兵丁在那兒絞動轆轤,打出井水,不停地運到燈山上面的水柜里,最后從菩薩的指尖里噴射出來。
 
  開封府有錢,但僅靠官府出錢是不行的。為了裝點京師,同時也為了裝點自家的門面,民間富戶同樣在為元宵燈展出資出力,在自家門口雇人扎造各種造型奇特的花燈。
 
  把花燈戴到頭上
 
  如果在燈展期間“穿越”來到宋朝,還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項奇觀:好多宋朝人竟然把花燈放到頭上,人在街頭漫步,燈在頭上閃爍。
 
  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載:婦人又為燈球燈籠,大如棗栗,加珠翠之飾,合城婦女競戴之。
 
  宋朝的巧手工匠把燈籠打造得像棗子和栗子一般大小,再用珍珠和翡翠做裝飾,晶瑩剔透,光彩奪目,往頭發(fā)上一插,成了最耀眼的飾品。到了元宵燈展的時候,滿城婦女都戴著這樣的燈飾上街。
 
  呂原明《歲時雜記》也有類似記載:京師上元節(jié)以熟棗搗炭,丸為彈,傅之鐵枝而點火,謂之“火楊梅”,亦以插從卒頭上。又作蓮花牡丹燈碗,從卒頂之。
 
  女士們頭上戴燈,男人也一樣。在北宋京城開封的元宵節(jié)期間,達官顯貴和富商大賈出門,身后會跟著一群兵丁或男仆,這些跟班既要負責(zé)主人的安全,又要幫主人抖威風(fēng)。用什么樣的方式抖威風(fēng)呢?就是把花燈放到頭上去。他們頭上的花燈分兩種,一種是蓮花狀或者牡丹狀的燈碗,一種是用鐵枝串起來的“火楊梅”。火楊梅是將干棗磨粉、搗炭為屑,將棗粉、炭屑拌在一起,澆上油蠟,團成圓球,一一串到鐵樹上,點著了,放在頭頂,跟著主人上街。
 
  頭上戴燈或許很好玩,但絕對不安全。宋朝男子多不剃發(fā),跟女子一樣挽著高高的發(fā)髻,發(fā)髻上再固定著一盞蓮花牡丹燈碗或者一樹哧哧冒火的“火楊梅”,只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趨地走路。假如步子邁大了,顛翻了頭上的花燈可是大事,只要有一點明火落到頭發(fā)上,救火肯定來不及,滿頭煩惱絲就清凈了。
 
  燈展期間的安保工作
 
  北宋燈展持續(xù)時間很長,一般從正月十四傍晚開始,到正月十八黎明結(jié)束。那些有先見之明的聰明人兼有錢人為了觀燈方便,提前十幾天就在臨街的酒樓上定好了位置,一邊看燈,一邊與親朋故交吆五喝六地飲酒。其他人想定座位也來不及了。《新編醉翁談錄》載:“都人欲為夜宴,而絕無可往處,人多故也。”燈展期間想找一家酒店吃飯都找不到位置,因為早被別人預(yù)定一空了。
 
  元宵燈展是如此熱鬧,以至于憑空衍生出一項發(fā)財之道。據(jù)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至夜闌,則有持小燈照路拾遺者,謂之“掃街”,遺鈿墮珥,往往得之,亦東都遺風(fēng)也。
 
  每天深夜,人群散去,街上仍有三三兩兩的行人提著燈籠,彎著腰,低著頭,像找鑰匙似的仔仔細細在地面上來回搜尋。原來看燈的時候人太多,擠得太厲害,常常有人不小心遺落首飾,這時候出來撿拾,總能發(fā)現(xiàn)意外收獲,不是撿到一串金項鏈,就是撿到一對玉手鐲。
 
  在燈展期間,小偷小摸實難避免。至于《水滸傳》中東京燈展,梁山好漢進京游賞,導(dǎo)致李逵大鬧東京、殺傷人命,雖為小說家言,也不是不可能發(fā)生。
 
  為了賞燈人眾的財產(chǎn)及生命安全,開封府的官員實在是想盡了辦法。
 
  首先是防火。宋時沒有消防車和高壓水槍,只能靠云梯、火叉、鉤槍、水桶來滅火,故此在每一處燈棚旁邊,均設(shè)云梯一架、巨桶一只、鋪兵(消防警察)若干名,桶中滿貯清水,以備滅火之用。
 
  其次,為防兒童走失,開封府各大坊巷均在社區(qū)之內(nèi)搭設(shè)“小影戲棚子”,讓小孩子觀看。當(dāng)時沒有動畫片,影戲藝人借助燈光、手勢、紙人和皮影在布景上投射出簡單有趣的動畫,確實能吸引小孩圍觀,使他們不至于到處亂跑,被壞人拐走。
 
  再其次,開封府頗為重視殺雞儆猴的作用。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潘樓街展出棘盆燈的時候,“開封尹彈壓幕次,羅列罪人滿前,時復(fù)決遣,以警愚民。”在人群里搜出竊人錢財?shù)男⊥岛驼{(diào)戲婦女的流氓,當(dāng)即拉到燈棚前示眾,或打板子,或處徒刑,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壞蛋知道刑罰的厲害和做惡的后果,從而懸崖勒馬,不敢再為非作歹。  

 
責(zé)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海南日報(2016-02-22)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