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兩代的皇宮、園林、別墅的各正殿明間,都會有一組獨特的陳設,即以寶座為中心,后有屏風,左右各陳設甪端、香筒等。這種陳設格局象征皇權的至高無上。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乾清宮、永壽宮、養心殿、養性殿等均有此陳設。東西六宮的正殿明間,雖也設有此中陳設,但住在本宮的皇后、嬪妃們除了生日或年中重大節日接受本宮奴婢朝賀時可坐外,其他時間是不允許的。此類陳設中,擺在左右的香亭必不可少。其成對,多為掐絲琺瑯制品,也有銅鎏金嵌碧玉的形制。每當皇帝升座時,香亭內點燃檀香木,香煙從香亭的孔洞內冒出,造成香煙繚繞、香氣宜人的神秘氣氛,由此借喻皇恩浩蕩、垂及萬民之意。清代檔案及文獻中多稱此器為“垂恩香筒”。此件掐絲琺瑯龍紋香亭高93cm,原初應是這組皇家陳設中的一件,由此可見其等級。此器曾拍出115萬元的高價。
(中國嘉德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