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文章

問道汝城窯

2015/6/17 15:52:05 點擊數: 【字體:

 

問道汝城窯

最近挖掘出的汝城窯瓷器


    范全才

    在多姿多彩的瓷器家族中,有一種介于陶和瓷之間的日用瓷,它實用、耐看,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湘南人民的祖先中,一代一代地傳承著、使用著,用它裝米、裝油、裝鹽、取暖、盛飯、煮茶。它雖然貌不驚人,黑不溜秋,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它質地堅硬、經久實用,普遍被人們所接受,走進了尋常百姓之家。1000多年來傳承到現在,還得了個不雅的俗名——“汝城油鹽罐”。由于它太普通了,多少年來,都沒有人去關注它。

    近年來,隨著汝城窯址被文物工作者陸續發現,汝城窯終于撩開了神秘面紗的一角。

    汝城窯歷史悠久

    說起這看似普通的“汝城油鹽罐”,其實有一個官方授予的正宗名字——“汝城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頁。如果要尋根問祖、追蹤溯源的話,宋、元時期就在距離汝城縣城約18公里的暖水鎮漚江西北岸,下蔣村的三角園、任前頭和上蔣村方園角一帶開始燒制。如果要講究名人效應的話,旅游大俠徐霞客就為她做了代言,在《徐霞客游記》就記有“又五里為東陽渡,其北岸為琉璃廠及桂(王)府燒造之窯也”。大俠所說的桂(王)府就是現在的汝城縣。翻開汝城縣志可以清晰地看到,東晉升平二年(358年)析郴縣東南地始置汝城縣,南朝陳天嘉元年(560年),改汝城縣為盧陽郡,屬東衡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廢盧陽郡為盧陽縣復入郴州。唐代改稱義昌縣,五代改郴義縣。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宋太宗帝諱,改稱桂陽縣,至民國初復稱汝城縣。汝城縣稱桂陽縣與桂陽州并置千年有余。

    作為燒造實用瓷的汝城窯,1000多年來,隨著戰爭、自然災害及歷史的變遷,窯火斷斷續續,有的窯址已無從考證。但從距汝城縣城約18公里的暖水鎮漚江西北岸發掘的窯址,和現在留下來的精美實物,可見汝城窯當年是何等的輝煌。

    陶與瓷之間的器物

    汝城縣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東南部,有“雞鳴三省(湘、粵、贛),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贛江)”之稱。漚江水系從汝城北邊穿境而過,豐富的瓷土蘊藏在整個北部山區,這些都為汝城瓷的燒造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就有中原地區的商人進入了汝城境內。到了南宋時期,因北方戰亂,大量的人口南遷入境,也把北方一些先進的燒窯工藝帶進了汝城。從漚江邊上蔣、下蔣村窯地出土的實物中可以看出,當時就采用了支釘、支圈疊燒的方法進行燒制,窯溫也超過了燒制陶瓷的800攝氏度的溫度,達到了1000攝氏度以上。由于燒制的窯溫高,所以汝城窯燒造的器物,釉面和胎體結合緊密,不像其他陶器,年代久遠以后就脫釉。

    由于瓷土質量較好、窯溫高,汝城窯燒出的器物胎質細膩、胎體堅硬、白中帶灰、經久耐用、不易損壞,舊時民間就有民謠傳頌“汝城罐子,汝城缸,經得敲來,經得撞”。窯溫高,胎體硬,構成了汝城窯的一大特點,汝城窯所燒的器物是一種介于陶和瓷之間的瓷器。

    注重造型的實用瓷

    汝城窯燒制的瓷器注重實用性,器形有碗、壇、罐、壺、缽、香爐、火盆,民間需要什么就燒制什么。在同一種器型中又根據不同的用途有大有小,大的可達一米多高,小的只有幾厘米高,構成了汝城瓷器的多樣性。在湘南、粵北、贛西地區,舊時很多人家都使用汝城窯燒制的瓷器。

    在制作工藝上,無論器型大小,汝城窯瓷均采用古老的傳統工藝分段拼接而成,拼接痕處理不細致,接痕明顯,一般有一段接痕,大的器物和壺有二段接痕。大多數器物底足中心有乳釘狀突起,即“雞心底”,修足比較小,但整齊。大型器物底部有釉,小型器物底部無釉素胎,圈足著地處均無釉。

    為實用、方便,汝城瓷的器物內外多施釉,吸水率低,釉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青白釉,此種釉面有點像浙江龍泉窯的釉面,白中帶灰、白中發青、釉面厚、光潔透明、手感好,觸摸有種油膩感;另一種是仿宋哥窯釉,釉面灰中帶白,自然開裂,裂紋有大有小,深淺不一,顏色有深有淺,有的有宋窯一樣的“金絲錢線”構成了一種自然的斷裂美。近年來,一些外地的收藏愛好者都把汝城瓷作為龍泉窯和宋哥窯一樣的珍品收藏,有的還進入了拍賣會,被高價拍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