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是一個很民俗的手工技藝,分布較為分散,并且一般都是以藝人個體為單位,在鄭州地區,掌握香包技藝的民間藝人很稀少,經過普查,香包技藝在鄭州有比較久的流傳歷史。香包,古稱香囊,亦稱佩幃、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

漢代《禮記》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時期,香囊逐漸成為仕女、美人的專用品。而男官吏們則開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時干脆把荷包綴于朝服之上。當然,那時的荷包與香包不完全一樣,香包里主要裝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細物”的。這與前不久華池縣雙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歲香包”比較吻合。
至清代,香囊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別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于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
香包,古人叫香纓、香囊、佩幃、容臭,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類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志的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香包從狹義講,是指里面填充丁香、雄黃、艾葉末、冰片、霍香、蒼術等具有芳香除濕功效的中藥材粉末,外表繡以各種圖案的實體造型工藝品。它形狀象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稱香包。香包從廣義講,既包括實體型香包,又包括沒有填裝料的各類刺繡工藝品,如刺繡鞋墊、肚兜、帽子、披肩、枕套、臺布、門簾、煙包等。香包范圍的擴大,既反映了歷史的演進,也反映了勞動婦女與時俱進的創新智慧。
香包的起源有幾種說法,其一是以前人們在野外住宿,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藥用樹葉包起來放在身旁,起驅蟲的作用。后來改用布和絲綢,慢慢成為一種裝飾物、吉祥物。其二是:香包作為行軍打仗時傳遞軍事機密和書信的工具,史稱“錦囊”,三國時諸葛亮給趙云的“錦囊妙計”的裝信之物就是香包。其三是:有未嫁女兒的人家要臨街修閣樓,四面開窗,選婿時女子上閣樓,拋香包給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細辛、白芷、丁香、甘松、蒼術等中草藥研細配制而成,有香味,直到了除穢避邪之功。
從我國民間現存清代以來的香包看,大多數以花卉和動物為主圖,以隱喻象征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方,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采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征長壽、石榴象征多子;而利用漢字的諧音做比喻者更是隨處可見: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壽)
制作香包的工具有:
(1)針:針需準備繡花針和縫衣針兩種。
(2)剪刀:以尖口的剪刀較佳,因尖口剪刀較能剪出細小轉折的部分。
(3)白膠、糨糊:白膠和糨糊為接著劑,視實際需要而決定用白膠或糨糊。
(4)竹棒:塞棉花時以竹棒推動棉花,較能使其扎實。
(5)復寫紙:布料較細較薄制作實物形體香包,需在白紙上畫出香包的形狀,再以復寫紙描印布上。
制作香包的材料有:
香包的材料種類繁多,各種可應用的都可利用,從前農業社會制作香包,它的材料大都以做衣服、鞋于等所剩的零星碎布做為香包的材料,棉布、麻布、綢緞等布料皆可應用,大都是家中有什么樣的布,再依材料設計香包的式樣及做法,將較常見的材料介紹于下:
(1)織錦緞:可利用布料本身的花樣設計制作。
(2)素面緞:展現精巧的繡工。
(3)棉布、麻布:可依需要而設計、應用。
(4)毛呢、絨布、不織布:這幾種布料,不需摺邊與裡襯,對于初學者或針線功夫不太好的人較為適合。
(5)線、有縫線、繡線、裝飾線的分別:
1.繡線、縫衣線:線為縫制香包必須的材料,一般縫制外緣是以縫衣線或繡線縫制,若需刺繡則以繡線來縫繡以增加美觀。
2.掛線:過去都以紅色絲線或棉線做為掛線,如今大都以利利安線為掛線,利利安線有人造絲及尼龍絲兩種,人造絲質地較柔軟,尼龍絲制造的利利安線質地較粗硬。
(6)穗子:穗子可增加香包的美觀,過去大都以絲線或棉線為材料,近年來大都以利利安線為材料,頻色大都與掛線相同,上下頻色相同成為一組。
(7)金蔥線:為了增加香包所用的美感和豪華感,在香包的周圍常以金蔥線來裝飾。
(8)棉花:制作香包所用的棉花,以木棉為佳,因木棉塞入香包之后質感和彈性較佳。
(9)香末:以檀香、白芷、桂心等和各種孳材香料溷合的香末為上品,檀香根據研究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人,心神寧靜、提神醒腦,所以古人讓兒邁佩帶香包自有他的用意,而其他的香料或孳材也有去蚊蚋的功效,蚊蟲不侵就不易得傳染病,能平安順利長成,而注意力集中,學業、事業較能成功。
(10)亮片:香包的裝飾除以貼布、剌繡裝飾外,黏釘亮片是能使香包更表現豪華感的裝飾,亮片種類和形狀很多,有圓形、六角形、鋸齒形、花瓣形、葉片形、柱形等,色彩也非常多,金、銀、紅、粉紅、深藍、淺藍、深綠、淺綠、深紫等應有盡,有隨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而自由選擇。
(11)珠子:珠子依材料分有玻璃珠子、假珠珠、陶珠、木珠、銅珠等,大小、形狀、色彩等種類繁多,依個人需要而選擇。
(12)鐵絲:20號、22號、28號各種粗細不同的鐵絲,可應用于各種不同的場合,例如造形、站立或小昆蟲的腳等。
(13)卡紙或厚紙板:卡紙或厚紙皮是畫紙型或做纏繞香包所需材料。
(14)紙襯:是使布定型、綢緞或較薄布料裡面需燙紙襯,加上紙之后形狀較固定硬挺,也較不易起毛邊。
(15)線:毛線、手釣紗,以鉤針鉤成。
(16)蒲草或桿:以切割黏貼方式形成香包。
(17)竹片、絲帶:以編統方式做成香包。
(18)羅楠香:羅楠香也是香末的一種,有黏性,和水之后如麵糟有韌性,但因塑造不易,大都以模型壓印較快。
(19)羽毛:裝飾用材料。
基本特征:香包技藝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香包的內容上,香包作品種類繁多,有花、動物、人物以及故事等,寓意都非常美好,主題非常多,主輔相襯十分得當。
香包刺繡手法多變,不講透視,不求比例;不講形象,只求神似;夸張變形,突出頭身。各種動物香包,或大頭小身、有頭無尾,或有頭無足、有頭有身無腿,或身長蹄短,以爪代腿等。如肩頭獅虎,一般頭比身大,有爪無腿,既不是真實形象,又不合形體比例,完全由刺繡藝人隨藝術思考刺就,在針線中表現了很高超的民俗技藝。
主要價值:
1、文化價值
香包技藝的傳統色彩濃重,工藝精湛,立體感強,動靜互補,民俗意識深厚,均有其美好的象征性,是民間藝術瑰寶。作為端午節的民間傳統飾物,香包寄托著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訴求,滲透著"祈福避邪"的象征意義,件件都被賦予展現生命、活力,表達思想、信仰,揭示人性、欲望的民俗文化內涵,充分反映了勞動人民純樸、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蘊含著華夏古老文明博大、雄奇、陽剛的民族魂魄。
2、工藝價值
在中國香包悠久的歷史傳承中,香包技藝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我國其他文化藝術相融合,在針線藝術中表現了高超的民俗風采,通過一針一線一把剪刀,活靈活現的高超的民俗風采,通過一針一線一把剪刀,活靈活現的龍、鳳、金魚、胖娃娃、小老虎、獅子、老鼠、蛇、青蛙、螃蟹等常見的圖案,就飄搖在我們無比溫馨的世界里。
3、養生價值
古代香包技藝制作過程中里面填充丁香、雄黃、艾葉末、冰片、霍香、蒼術等具有芳香除濕功效的中藥材粉末,現代香包里可以填充各種天然的香花香草,如薰衣草、玫瑰、茉莉、薄荷等等,既散發出怡人的香味,又利于身心健康!驹瓨祟}: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