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文章

陶瓷繪畫:靈與土合璧的精靈

2014/9/19 10:05:39 點擊數: 【字體:

陶瓷繪畫:靈與土合璧的精靈

高級陶瓷美術師陳茂盛陶瓷作品

    劉 光

    陶瓷藝術的發展,是伴隨著陶瓷匠人審美能力和工藝手段的提高以及歷代文人書畫藝術家的介入而提升的。一件件優美經典的陶瓷刻繪作品,是中國傳統經典文化藝術精神通過匠人與書畫藝術家共同創作,經過金木水火土的鑄造與洗禮,產生的靈與土相互游走合璧的精靈。

    明清兩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高峰。兩朝皇家特別注重景德鎮陶瓷生產,往往集中全國的人才和物力,來保證官窯景德鎮陶瓷的質量,由此也出現了大量胎體精細、釉質潤凈、制作規整的瓷繪作品,特別是顏色釉瓷的精細講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但是在皇家統治下,瓷器畫工大多遵循程式套路畫法,無法表達個人真實意愿。隨著清朝國力衰敗,皇家御窯廠停燒,部分御用畫瓷高手流落民間并自由結社。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文人畫瓷,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用充溢的時代氣息沖破了明清官窯的藩籬,將瓷器的精美和當代繪畫藝術結合起來,開辟了畫家畫瓷的先河。

    “珠山八友”在陶瓷藝壇活躍了近百年。這個高峰過去之后,中國瓷繪進入一個民間藝人和匠人復制、仿制為主的時期,少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上世紀80年代,朱屺瞻、謝稚柳、林風眠、關良、唐云、陸儼少等都曾嘗試瓷上作畫,雖然他們只是偶爾為之,數量很少,存世作品業已成為稀世瑰寶。近些年來,畫瓷高潮興起,越來越多的書法、國畫名家介入瓷上書畫,大批藝術格調高的瓷繪作品層出不窮,受到大眾和收藏家的追捧,瓷器繪畫到今天已經進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春天。

    陶瓷繪畫是一個繁瑣而復雜的過程,高嶺土從配料、拉坯、造型、繪畫到燒窯要經過近百道工序,每個環節都非常嚴格,只有高超的拉坯技術、巧妙的設計和繪畫、恰到好處的窯變才能成就一件傳世好瓷器。

    景德鎮瓷器“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它熔工藝、書法、繪畫和詩詞于一爐,真可謂“貴逾珍寶明逾鏡,書比荊關字比蘇”。新中國成立以后,景德鎮傳統的制瓷手工藝雖然得到部分保留與發展,大部分在不斷地流失和消亡,2006年“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繪畫,是精美陶瓷的畫龍點睛之筆。中國傳統書畫素來講究筆墨,對于線條的掌控和駕馭能力,是一個藝術家在技巧層面的最終追求和終極關懷,這跟打太極拳的人要練一種渾圓之力是一樣的道理。總之,藝術家只有在筆墨過關的前提之下,掌握好陶瓷的工藝特征和材料特性,才能如愿把紙本的技巧移植到陶瓷上,通過探索和實驗,創作出自己想要表現的題材,拓展藝術表現空間。窯變本身是一種未可知,它讓藝術家和創作者永遠徘徊在期盼和忐忑之間,這種不可知對他們來說卻是最大的誘惑和挑戰。畫瓷是很上癮的,也往往于上癮中出佳作。

    (本文作者為山東藝術學院職業教育學院院長、山東藝術學院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本報駐山東記者 陳麗媛 記錄整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9-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