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文章

明清官窯精品不可再生

2015/6/16 10:50:28 點擊數: 【字體:

    中華民族是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祖先發明創造的文字、詩賦、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以及禮教、建筑、陶瓷、醫學等,不僅被時代華夏子孫所傳承,也造福了全世界。祖先給我們創造的文明可以傳承,但承載著祖先文明的文物,卻因時間的過去而不可再生。瓷器,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尤其是明清官窯瓷,更是造瓷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典范。每件御用瓷,其產生過程不僅要經過70多道嚴格的工序,更會在所有工序中采用世界各地最好的原料及工藝。即使專供養心殿造辦處的半成品素胎,也有督陶官在數百、或上千件同類產品中挑出品相最好的送進紫禁城。因此,官窯精品無論是原料(包括一些進口顏料),還是集數代人相傳的工藝,無論是從色、形、釉、畫工等方面百里挑一的精品,還是歷經千年滄桑的自然演變,都只能是隨著時間有減無增,不可再生。即使同為古代,后朝仿前朝的作品,想做到一模一樣,也絕無可能。

 

    嚴格規制百里挑一

 

    唐、宋到元代,御用瓷器基本采取“官監民造”。監瓷官在民窯燒出的瓷器中百里挑一進貢給皇宮,并把這些挑選出來的瓷器被稱作貢瓷或官窯瓷。由于兩種瓷器均由官家方督造和采辦,又統稱為官窯瓷。據載,唐代在產瓷區設司務,宋代設監。元朝內務府把中央掌管瓷器的機構設在江西浮梁縣,稱“浮梁磁局”,設官初稱“浮梁磁局大使”。在“浮梁磁局”撤走后,景德鎮各窯開始燒造青花瓷和釉里紅瓷。

 

    御窯瓷是指專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在等級及型、彩方面,嚴格按規制燒造。凡是錯用或擅用者,均以重罪論處。例如,清朝雍正時期的“正黃瓷”,就是皇家專用色,僅皇帝和太子可用。在龍飾瓷器方面,皇帝所用的為五爪金龍(五爪金龍是謂喻,未必是金色的龍)。親王為四爪行龍,并稱為蟒。據傳,明朝英宗在位時發生過這樣一件趣事,致使后來有了龍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間,一屬國國王進京上貢,皇上一高興便說要賜一件龍袍給他。龍袍象征江山,豈能輕易送人。但君無戲言,不能出爾反爾。于是,眾大臣費盡心機才想出一個變通辦法,即將龍袍上的龍減去一爪,表面看與龍袍無異,事實上已不再是龍。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進貢的國王領了一個蟒袍開心地回去了。

 

    明代較前有所不同,在御用瓷器的制作上采取“官辦民燒”的方式。那時,開始有了專燒進貢瓷的官廠。朝廷派廠官現場督辦,而經費和窯工由地方負責。據記載,當時專門燒造朝廷御用瓷器的窯就多達50多座。清朝更將御用瓷器制作推向頂峰,據《清史稿》記載,皇家御窯燒造,歸養心殿造辦處負責,即由養心殿造辦處提供型、制、紋樣和工藝要求,由景德鎮完成白胎后,在京完成后期制作。如此清規戒律和繁瑣的制瓷程序,足以說明每一件貢瓷的來之不易。今天人們所能有幸見到的,無一不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戰爭、動亂和搶掠后的“幸運兒”。文物是歷史的產物,不可復制,不可再生。

 

    舉國之力精益求精

 

    官窯瓷器經過千載的發展進化,無論在設計、工藝,還是顏料、繪畫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永樂的甜白、永宣的青花、成化的斗彩、嘉萬的五彩等,都成為一個時期不朽的代表作。工匠們除了繼承前輩的制作經驗,學習元代的經典作品外,還結合外來的新材料大膽改良,燒制成永樂甜白,青花,釉里紅等至今仍然光彩奪目、獨領風騷的傳世佳品。尤其是多色低溫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為單調色彩的傳統,使之更賞心悅目,為后來的成化斗彩,嘉萬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燒制奠定了基礎。

 

    康熙年代,紫禁城養心殿造辦處不僅集中了國家最優秀的工匠,還引進了大批西洋藝術家。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的意大利人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郎世寧)曾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宮廷繪畫達50多年。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年間,從事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就有數十位之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這個時期,琺瑯彩、正黃瓷、三釉瓷(正紅、正黃、影青)、皇家琉璃器等諸多傳世之作,均是由養心殿的工匠和畫師們創造出來的。養心殿造辦處集中了國內外最優秀的藝術和技術人員,代表了當時造瓷工藝的最高水平。

 

    以琺瑯彩為例,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其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致。康熙的琺瑯彩瓷多為寫生的西番蓮和纏枝牡丹,有花無鳥,顯得單調。而雍正以花卉圖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當時尤為突出的是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可以說,琺瑯彩瓷器秉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幾乎是最精湛的。因此,民間仿制堪比登天還難。


    傳承精神珍惜文物

 

    古代皇家官窯御用瓷器的制作,非同兒戲,往往是耗時數年、集舉國之力打造一件精品。巨大的財力消耗與集聚全世界的能工巧匠,是坊間無法想象和達到的程度。由于官窯制造,皇家御用,尋常百姓與民窯工匠對御用瓷器可以說難得一見,更談不上仿制。對于收藏愛好者或真正的買家來說,弄明白文物的歷史背景、制造過程和不同朝代的特點尤為重要。

 

    有收藏家認為,乾隆朝官窯瓷器之所以普遍精美,一是因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就整體工藝水平而言,明清官窯瓷器已超越了宋瓷。其間,宮廷燒制了一件86厘米高的大瓷瓶。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松石地粉彩、仿哥釉、金釉(耳飾)、青花、松石釉、窯變釉、斗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仿官釉、綠釉、珊瑚紅釉、仿汝釉、紫金釉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包括 “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畫面。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其燒造工藝繁復至極,至今無法復制。

 

    上述種種說明,祖先不僅給我們創造了可以傳承的文明,還為我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物。文物不可再生,一個真正理解文物和有志收藏的人,首先應尊重歷史,研究歷史。從了解文物的歷史背景和產生過程入手,從弄懂文物的特征與現代工藝品的區別開始。 其次,要進行實踐比對,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逐項審視瓷器的材料、形款、色釉、開片、氣泡等。尤其重要的是,初學或初次收藏者,應從正規途徑開始,從高端起步。就是說,盡量不要在仿品和低級產品上浪費時間。更不要在一知半解的時候就一擲千金,以避免花錢買教訓。

明清官窯精品不可再生

    每期一圖

 

    清·乾隆-琺瑯彩錦地描金勾蓮紋象銜環耳瓶

 

    高:37.6厘米

 

    口:10.9厘米

 

    足:13.3厘米

 

    清·乾隆-琺瑯彩錦地描金不

 

    勾蓮紋象銜環耳瓶

 

    琺瑯彩瓷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瑯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瑯,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由于琺瑯彩之制造工藝精細而復雜,回爐翻燒之耗時,成品率底,成本高,故彌足珍貴。

 

    此瓶撇口微肩,瓶分五段,通體圍以金圈11道,既分隔各層紋飾,又起連接承合之效,達到層次分明,繁中有序之視覺效果,色彩繽紛,艷而不俗。兩旁塑泥金銜環象首耳,寓意“太平有象”,通體滿地金彩錦紋,留白繪各體寶相花,以勾蓮纏系,謂之“錦上添花”;乾隆時期大量使用“勾蓮紋”代替“纏枝蓮紋”,“勾蓮紋”縱橫二向均不受約束,可四面八方延伸,隨心所欲,形狀亦受西洋影響,相當接近歐洲之“鳶尾花”紋飾。此瓶造型,乃仿照青銅度量器(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戰國安邑下館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深圳特區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