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文章

獨和《越人歌》——兩岸故宮收藏的能原镈

2016/4/1 9:53:22 點擊數: 【字體:

獨和《越人歌》——兩岸故宮收藏的能原镈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尊“能原镈”,形制奇偉,工藝精湛。(見圖)镈鈕是一對相向的飛龍,昂然欲起。镈身通體有36枚乳丁,每個乳丁都作螺形。镈的頂部、乳丁旁邊的“篆”部,以及镈正面下端的“鼓”部,都裝飾著蟠虺紋,好似一條條小蛇在昂首盤旋。這件镈約有40厘米高,32厘米寬,重量接近40斤。與考古發掘出土的镈相比較,我們可以知道它最接近春秋晚期的形制。

  镈是一種打擊樂器。與鐘相比,镈口是平的,而鐘口則是弧形。先秦時期,镈可以與編鐘、編磬一起演奏,又可以組成編镈來使用。而這件镈最與眾不同的是,其上裝飾著瑰麗的銘文,共有48字。這些字的筆畫有的像鳥爪,有的像蛇尾,與一般的金文完全不一樣。早先的學者從中依稀看出了“能”“原”二字,于是這件器就被叫做“能原镈”了。還有的學者干脆就叫它“奇字鐘”。今天我們知道,這種文字就是古籍記載的“鳥蟲書”,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戰國間的南方諸國。能原镈的銘文字體與越王者旨于睗鐘、越王矛十分相似,可以斷定是越國人所作。隨著對鳥蟲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篇銘文的字已經基本認出來了,可是,銘文內容卻很難理解。它究竟在講述著什么?專家學者們仍然眾說紛紜。實際上,要真正理解這篇銘文,還得從越國的歷史淵源說起。

  越國的君主傳說是大禹的后代。古書記載,曾中興夏朝的夏王少康,將自己的庶子封在了會稽(今浙江紹興),號“無余”。無余招懷土著,披荊斬棘,開創了越國。無余之后的世系不詳,只知道傳到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踐時已經是二十余世了。雖然標榜自己是正統王朝的后代,但越國的風俗、語言與中原諸國大不相同。風俗上,越人習慣把頭發剪短,以方便潛泳,還在身上文上鱗甲的形狀,讓水中的蛟龍以為是自己的同類,避免它們的傷害〔所謂“文身斷發,以避蛟龍之害”(《漢書·地理志下》)〕。語言上,《春秋》稱越國為“于越”。古人解釋“于”是“夷語”中的發聲詞。近代學者以為“于越”的稱呼反映了古越語方言有復音語的特點。《呂氏春秋》中就曾反映出越國方言與中原諸國的巨大差異。西漢劉向編的《說苑》里記載,楚國鄂君子皙泛舟于新波,駕船的越人擁楫而歌。子皙聽不懂,召來越人翻譯才明白,原來唱的是一首優美的情歌: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能原镈上的銘文很可能也是這種情況。除了幾處地名、國名外,整篇銘文記錄的是古越語,其具體內容我們今天已經很難知曉了。

  傳世的能原镈有兩件。另一件現藏臺北故宮,上有銘文60字。兩件镈大小相似,原來應該是同一組樂器。根據古編鐘、編镈以大小序次的規律,這兩件镈很可能是相連的,銘文也應該連讀。據記載,故宮博物院的能原镈是光緒十六年(1890年)漁人從瑞州(今江西高安)東側的錦江中撈出來的。臺北故宮的能原镈則是在江西臨江府治清江縣(今江西樟樹)出土,時間也在清末。

  高安與清江一帶位于贛江下游。有學者考證,高安-清江地區在春秋以前屬楚,到公元前504年,吳國軍隊“伐楚取番”,這一帶被納入吳國版圖。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該地又被越國占領。進入戰國后,楚國勢力漸盛,逐漸收復了這一“失地”。大體上,這一地區曾作為楚之東境,吳越之西疆,又有南遷的徐人在此活動,各種政治勢力必然是犬牙交錯的,無怪乎遺跡之盛。

  镈銘中有兩個“”(音“射”——編者注)字,“”是楚國地名,位于今河南葉縣南。又有“利”“甚”等字可以和楚地聯系。大膽推測,或許越楚之間曾在這一帶的邊境上交戰,越國大勝。于是越國將領鑄镈鐘以銘刻自己的武功。銘文記錄的是越土的鄉音,以炫耀于族人。公元前306年,復興后的楚國滅越。能原镈便帶著昔日的輝煌與榮耀,被埋入了歷史的深處。兩千四百年,市朝耕桑,陵谷茫茫,待到重見天日的時候,已經是清末,昔日的鄉音無從尋覓了。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能原镈,出土后,被高安籍的翰林院編修熊方燧收藏。1950年5月,其后人熊述匋先生捐獻給人民政府。國家文物局撥交給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的能原镈出土十年左右被時任江西督糧道的劉心源收藏。后來又入藏劉體智先生的小校經閣。1936年11月間被當時的中央博物院收購。1937年抗戰爆發,“八一三”事變后,中央博物院文物開始西遷,這件能原镈也由此顛沛了八年之久。抗戰勝利后,1946至1947年間,才得以運回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該器又與其他遷臺文物一起被運往臺灣。歷經百年,兩件镈鐘仍懸隔天涯,其命運不禁讓人唏噓。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我們盼望它們能夠再次相聚。

  作者:陳鵬宇(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器物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困境中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路在何方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