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藝術品市場維持穩定發展態勢。一級市場優勝劣汰,畫廊數量小幅增長至4019家;拍賣總成交額為282.23億元,成交額同比上升0.8%;藝博會亮點頻頻,藝術品電商快速發展,全國數量超過2000家;藝術品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座談會召開,防范藝術品金融風險成為有關部門共識。
一、畫廊市場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不完全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4019家畫廊(不含港澳臺地區),同比增長7%;畫廊數量位列前三位的省份依次是北京、山東、上海。其中,北京1216家,占31.95%;山東518家,占13.61%;上海435家,占11.43%.
二、拍賣市場
2016年前三季度市場作品上拍量為259,948件,成交量為114,079件,總成交額為282.23億元,總成交額同比上升0.8%.前三季度國內舉辦拍賣會的拍賣公司數量為288家,同比減少了21家;拍賣會數量為465場,比去年同期減少17場,總體呈現量減質提狀況。中國書畫板塊中,超過五千萬元成交的拍品共有17件,其中4件超過億元成交。在2016年春拍中,北京保利2.3億元成交的傅抱石《云中君和大司命》、中國嘉德2.07億元成交的曾鞏《局事貼》以及北京匡時1.736億元成交的蔣廷錫《百種牡丹譜》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2008年—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主要數據
(左軸:拍賣件數 右軸:成交額)
三、藝術品電商
目前國內專注藝術品的電商數量超過2000家,但大部分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有三種經營模式:一是藝術品在線拍賣,如嘉德在線、趙涌在線等;二是網上商城,如Hihey、盛世收藏、易拍全球、大咖拍賣等;三是信息展示平臺,如中國畫收藏網。手機APP平臺發展迅速,涌現了微信拍賣、ARTAND等一批藝術品APP.目前藝術品電商主要經營中低端藝術品,消費者主要是年輕群體。
四、藝術品金融
近年來,藝術品網貸P2P、藝術品產權交易漸趨活躍,部分交易平臺以藝術品交易的名義推出郵幣卡電子盤交易,蘊含一定的金融風險。為防范藝術品領域的金融風險,9月28日,文化市場司會同中宣部改革辦、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工商總局廣告司、證監會打非局、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北京市文化局以及部內產業司,共同召開藝術品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座談會,并達成共識:一要高度重視以藝術品作為質押物的個體網絡借貸、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以及郵幣卡電子盤交易中存在的風險。二要加強宣傳引導。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加強對國發〔2011〕38號文件等政策的宣介,充分披露信息,提高公眾風險防范意識,避免群眾盲從。規范以經營藝術品之名從事非藝術品交易的行為。
2016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藝博會基本情況
五、藝術博覽會
“金九銀十”的市場規則使得每年的9月都是藝術博覽會扎堆亮相的旺季,但在市場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下,2016年各地區藝術博覽會開始改變和轉型,博覽會的定位更加清晰,門類更加精細,大而全的藝博會減少,部分從中高端的收藏概念開始轉向了大眾文化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