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美食 >> 美食與品牌 >> 瀏覽文章

老字號的天空

2014/6/9 18:15:42 點擊數: 【字體:

老字號的天空
    不管我們多么賣力地向四方來客鼓吹中原是如何的古老,如何的滄桑,乃至如何的厚重,我們都不能不承認一個尷尬的現實:空口無憑——中原真正能承載它的記憶已經越來越模糊了,一些標志性的符號已經漸次從人們的視線里消逝,譬如古城墻的修舊如新,譬如老宅子的突擊拆毀,再譬如老字號的沒落以至于消亡。

    中原老字號的沒落是顯而易見的。就在10多年前,由原國家商貿部授牌的“中華老字號”,河南還有43個之多,堪稱老字號大戶,但近年來重新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中,河南僅有14家,不足北京的1/5,僅僅是上海的1/7,甚至也只是我們的近鄰山東的1/4強一些。

    中原老字號的天空顯得十分黯淡。沒有哪顆星比同仁堂還耀眼,也沒有哪顆星比王老吉還知名,隕落是一種常態,而重生卻異常艱難。

    前世今生

   
如果從歷史的深處,把那些在中原大地上曾熠熠生輝的老字號全部打撈上來,恐怕難以計數, 僅開封一地,能叫上名字的老字號就有數百種。但往者已矣,如今的中原老字號,大多產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于老字號的創始人而言,創業更多的是一種生存的需要。但近代中原的風雨飄搖,也讓這些老字號的經營異常艱難。

    不過,老字號依然在中原人的生存軌跡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第一樓’的包子、王大昌的茶,包耀記的糕點、張麻子的刀剪”,這些順口溜是老字號影響開封人生活的最佳明證;“照相到艷芳,做衣到大昌”,是老鄭州關于老字號的記憶。就是二三十年以前,誰要是能到艷芳照相館留個影,贏得別人的羨慕不說,自己也會當做一個很大的事來做,精心地梳理打扮是少不了的,而事后,那種興奮勁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但20世紀90年代后,老字號魅力漸失。在日趨成熟的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相對保守的老字號越來越找不到北,許多老字號隨之消亡。

    曾經聞名遐邇的國營鄭州鐘表眼鏡專賣店因經營不善倒閉。擁有多家老字號的鄭州飲食公司在經營上也陷入困頓,一些老字號影響力大減,一些老字號生存難以為續,另一些老字號空有其名而無其實。

    作為“老三記“之首的合記燴面,偌大的鄭州城里也已經沒有幾間店面了,遠遠沒有覆蓋鄭州的能力了;老蔡記只剩一家門面勉強維持;至于葛記燜餅,擁有其商標的鄭州飲食公司連一家店都沒有了,倒是葛記燜餅的傳人在鄭州先后開了兩家店面,生意倒也紅火。而“馬豫興”這個老字號甚而連慘淡經營都算不上,唯有的一個展示窗口還是在合記燴面的樓面一角,僅數平方米,兩個人在里面都難以轉身,這樣的“馬豫興”只是在表明它還沒有徹底消亡而已。

    發展之困

   
能延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數百年,老字號自有其熨帖人心的地方——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對于老字號而言,講誠信、重服務、求質量,一諾千金,“老”是一種生的概念,是歷練,更是一種境界,但“老”同樣也可能是陳舊、僵化、褊狹、固步自封的代名詞。

    沒有品牌的企業是危險的企業。但是有了品牌卻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企業同樣也很危險。

    與國內大多依然靠祖上的陰德過日子的老字號一樣,中原老字號普遍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老鼻子老臉的,滿足于十里八鄉的知名度,滿足于小日子,餓不死也撐不著。它們一般規模不大,且滿足于前店后廠的經營狀態;它們嚴格遵從古訓,不知道順應時勢,不知道創新,無法吸引新生代消費者的關注與青睞;它們一般沒什么人才,管理落后,沒有現代意識,商業模式老套,品牌分散……

    更可悲的是,中原老字號大多至今還沒有從體制的桎梏中完全擺脫出來。

    在1956年公私合營的大潮中,許多老字號都逐漸過渡成了國營公司的一員,以后老字號的商標申請就只能以國營公司的名義而非個人的名義——那時候體制外的個人申請根本就沒有可能,悲劇的種子從此埋下。

    由于經營不善,很多曾經公私合營的公司要么改制,要么倒閉,但它一樣擁有老字號的商標,縱使它已經不再擁有任何實體店,甚至公司本身已經有名無實。這一點看看鄭州市飲食公司和滑縣食品公司就明白了。鄭州市飲食公司擁有葛記燜餅的商標權卻沒有任何旗艦店;滑縣食品公司已名存實亡,卻抓住義興張燒雞這個老字號的商標并大肆出售使用權。而當老字號的傳人使用這個商標發展祖業時,矛盾與糾紛就不可避免。這種現狀很容易造成市場的混亂,品牌分散,對老字號的做大做強極為不利。

    可以說,沒有體制的革新,縱使一切條件具備,那些有志于重振河山的老字號傳人也只能是戴著鐐銬的舞者。

    穩中求新

   
老字號是一個城市最溫情的記憶。沒有了老字號,城市就失去了顏色。

    老字號也是一個地方最耀眼的名片,正如道口燒雞之于道口,老三記之于鄭州,狗不理之于天津。

    必需明白,老字號不只是一個品牌,亦是誠信、質量、忠義、正直、地道、正宗的代名詞,在如今假貨泛濫的時期,老字號彌足珍貴。

    每一個老字號的背后都有數不清的感人故事。重振老字號,拯救的是歷史,是文化,是誠信,是質量,是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

    重振老字號,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在繼承的前提下進行產權改革,制度再造,實行全面創新,實現向現代品牌的成功轉換。譬如體制創新、機制創新,譬如人才創新、經營理念創新等,尤其是要進行品牌創新,許多老字號依然陶醉在祖上的榮光中,抱著葫蘆不開瓢,拒絕任何創新。

    與等關系最密切的詞是死,而不是活。所以不能把振興老字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政府身上,政策只能起引導作用,不可能包打天下,畢竟市場不等于慈善,自身沒有造血功能,躲進溫室里不敢出來,早晚還是死路。

    沒有與時俱進的創新,老字號很難做大做強。

    以道口燒雞為例。有著300多年歷史,頂著“皇家貢品”與“中華第一雞”的桂冠,但影響范圍卻不出周邊城市,其生產者不下百家,往大處說,每年產值也不過1.5億元。而一個小小的絕味鴨脖卻能在短短數年間紅遍大江南北,2011年的產值達15億元之多。蓋無他,思維僵化是也。固守一隅,抱著農耕時代的“禮品經濟”不放,而不是想辦法“飛入尋常百姓家”,發展“餐桌經濟”,做不大就成了必然。

    因為體制上的問題,道口燒雞沒有哪一家愿意在宣傳上花大力氣,信奉的依然是坐賈行商中的“賈”。這自然與現代社會的消費理念格格不入。

    靠口碑,靠口口相傳固然不錯,但那是農耕時代的法寶。在信息傳播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堅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經營理念,當真是有些刻舟求劍。作者:張正良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企業觀察家(2012-04-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