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子的音樂由唱腔及樂器伴奏兩部分組成。它既有曲藝演唱上的一般表現風格,也有著自己特殊的演唱與伴奏特點,還有著自己鮮明的地方色彩與濃郁的生活氣息。
1. 墜子唱腔音樂
子唱腔音樂是墜子唱腔的主導部分,由多種曲調(板腔)構成。包括引子、起腔、平腔、送腔、尾腔等部分,根據唱詞的不同句式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韻、巧十字塞韻、滾口白等唱法,形成節奏和旋律上的明顯變化,以表現不同的感情。墜子的曲調雖多,但它以一個主體性基本唱腔曲調為基調,根據唱段的起、承、轉、合的不同規律和故事情節的不同需要,加以重復、發展和變化。同時,對傳統唱腔中屬于插入性或附屬性的唱腔曲調,如引子、牌子、三字蹦、五字嵌、大小寒韻等,進行融會貫通式的取舍處理,把有特性的樂句和片斷有機地結合在唱腔音樂中,使整個唱腔音樂豐富多彩,和諧統一。
河南墜子在傳統唱腔中起腔唱法很多。有的起腔,開頭采用緊縮節奏的手法,然后突然來一個懈板(突慢)伴之以大甩腔。也有前邊幾個字用白,然后起腔。
平腔指唱段中間大段落的唱腔部分,側重于故事的敘述,為唱腔的主體部分。平腔都是由若干個小段組成,小段里又有開始句和敘述句之分。開始句多是兩句或四句,敘述句則是無限反復,它的變化多、容量大。墜子各流派的形成,也就是他們各具有不同的平腔。這些曲調各不相同,有的華麗流暢,有的質樸硬朗,有的較悲切,有的則豪放。
落腔指唱段結尾時用的小樂段或樂句。有的落腔比較華麗,有的落腔歡快俏皮,顯得干脆利落。
墜子唱腔音樂的調式主要是徵調式,因為墜子的唱腔主體是平腔,而平腔又主要是徵調式。板式通常是一板一眼(即2/4拍子),也有有板無眼(1/4拍子)和散板、緊打慢唱以及連說帶唱的滾白形式。
2. 伴奏樂器及其伴奏樂隊的發展
河南墜子的伴奏樂器是墜胡,也叫做墜琴、墜子。原是由小鼓三弦改制而成的拉弦樂器,定弦為四度,前奏為“5-1”弦,唱腔則變為“2-5”弦。由于它常作五度轉換,所以藝人們說:“過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墜胡主要是隨腔伴奏,有時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強藝術表現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墜子的伴奏樂隊有了很大的改進,增添了各種不同的樂器,如二胡、揚琴、三弦、琵琶、大提琴等。
墜子的擊節樂器除腳梆、小釵外,主要是簡板。不少造詣較深的藝人簡板打得非常靈便,不僅用擊板、閃眼、加花、連綴打等來渲染氣氛,同時亦可作為表演的道具。
墜子的前奏與間奏,藝人們稱之為“過板”。開書前為了渲染熱烈的氣氛,招徠觀眾,藝人常即興演奏鬧臺曲。有的稱“鬧場”,也叫“盤頭”、“過街調”、“鬧臺調”。鬧場完畢后,在每段開始以前,先由墜胡奏一過門,前面一段快的叫大過板,后面一段慢的是小過板。大過板奏到一定時候突然懈板,緊接小過板。經過反復演變,它亦成為現在專業團隊經常使用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