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文章

河南墜子,為什么讓人傷心落淚——一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之惑

2014/12/16 17:52:33 點擊數: 【字體:

    在近日于河南商丘舉行的河南墜子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文藝理論家馬紫晨說,他本是個不大愛流淚的人,可是從7歲接觸河南墜子至今, 76年里,他居然為河南墜子流過6次淚!

    第一次是1953年,馬紫晨到河南南樂縣城北14公里的河南墜子藝人喬利元、喬清秀夫婦家,原本想看看喬家還有什么后人。沒想到在窗臺上意外地發現了1931年喬家為迎接新媳婦喬清秀進門而使用過的一把銅酒壺,想起喬清秀那么年輕竟已去世9年,譽滿三津的“墜子皇后”死得又那么慘,悲從中來,他掉淚了。

    第二次是1979年,在甘肅蘭州和黑龍江齊齊哈爾,馬紫晨先后看望了老藝人徐玉霞、徐玉蘭。墜子界的老一代都知道徐玉蘭,“紅樓”段子她會得多、唱得好。馬紫晨想起她們都是在墜子最興旺的時候被“商調”過去的,可是“文革”一來便都給扔那兒沒人管了。想到她們倆的命運,馬紫晨忍不住掉淚了。

    第三次是1985年在北京參加第三次全國曲代會。馬紫晨當時只是中國曲協的一名會員,可是大會主席團指名讓他上臺發言。他沒準備發言稿,卻一氣呱啦了40分鐘。他高票當選中國曲協理事,上海、吉林、江蘇等省市的曲藝名家還誠懇地邀請他去當地幫忙打開局面。望著這些人眼神中閃現出的對曲藝的真情渴求,他哽咽了。

    第四次是上世紀90年代,馬紫晨和新中國成立前同在文工團一起演唱過河南墜子的老搭檔史子珍見了面,史子珍即邀馬紫晨說:“馬上該離休了,到時咱一塊天天唱唱墜子,不亦樂乎! ”馬紫晨以為史子珍只是說說,自己也忙,就沒當回事。后來,史子珍得了癌癥,唱墜子的心愿始終沒能實現,端詳著她那清瘦了許多的臉龐,馬紫晨忍不住背轉身來淚如泉涌!

    第五次是2006年12月2日,著名河南墜子表演藝術家趙崢去世的第二天,遺體告別時,馬紫晨悲從中來,淚如雨下。幾十年來,他們倆一直姐弟相稱,親密無間,可就是沒少為墜子抬杠。趙崢職務比馬紫晨高,卻從不壓制、排斥他,如果馬紫晨不寫文章,她還不依,一輩子,他們誰也沒能說服誰。趙崢還總夸馬紫晨:“俺兄弟干的都是良心活!從不說昧良心話! ”馬紫晨說:“老姐呀!半個多世紀掏心窩子的交情,你讓我怎么不哭! ”

    第六次是最近馬紫晨從開封回到鄭州,出長途北站必走的過街天橋上。這座天橋,他每次路過,必有一位衣衫襤褸的盲藝人拉著墜子弦行乞,很多次還不是同一人。可這次,橋兩頭一頭一個盲藝人,馬紫晨腦子里當即畫了個問號:往昔最興盛的曲種是河南墜子,曾流行到23個省區;今天最掉價的也是河南墜子,這是為什么?想到此,馬紫晨在付過兩份錢之后,又一次掉淚了。

    馬紫晨六次落淚,皆因河南墜子。河南墜子的根深,老百姓對它的情也深。經過百余年的發展,河南墜子享譽南北,流布全國,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2006年5月,河南墜子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是,如何讓河南墜子不成為陳列在博物館里的藝術,而是依然唱著的、活在人民中間的曲藝樣式,不同的藝術家、研究者,卻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馬紫晨就認為,以墜子為代表的河南曲藝應以農村和小城鎮為主陣地,像趙崢那樣期望河南墜子能在大中城市和其他藝術品種一爭高下的想法只能是一廂情愿;又比如他不認同許多理論家所說的曲藝要“就青年”否則就會消亡的觀點,在他看來,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應該把老年人作為曲藝觀眾的主體,否則就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連芝麻也沒抓住。

    馬紫晨的觀點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但他說的現象卻值得關注。比如,研討會上與會者談到,現在有些演員不愿意到農村演出。但是也有專家提出,現在農村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農村,城里人越來越愿意花錢尋找農家樂,演員為什么不能到農村尋找新舞臺?

    又比如最近幾年,在老年人尤其是在農村老年人中流行一種插卡式收音機,可以拷貝戲曲、評書等老人們喜歡的節目播放。在河南,豫劇、河南墜子是這些老人的最愛。但是,如何拷貝呢?途徑大致兩條:一是到家電賣家拷貝,但這是收費的服務;二是“央求”家里的年輕人給他們尋找資源。但網上這類資源并不好找,老年人的要求往往得不到滿足。而且這兩種途徑都缺少對著作權的保護。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該如何解決?戲曲、曲藝能否在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問題應引起重視。

    為推廣河南墜子,積極籌劃本次演出、研討活動的河南墜子表演藝術家宋愛華做了不少努力,她在社區教年輕人、娃娃唱墜子,按她的話說,這些都是墜子發展的土壤。她甚至還收了法國徒弟。宋愛華說,有很多外國人千里迢迢來中國拜師學藝,其他藝術門類能吸引他們,河南墜子也一樣。希望墜子能走出國門,唱響世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藝術報(2014-11-14)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唐伯虎的常用印章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