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響當石,有著不同版本的傳說:
傳說之一
大禹治水路過此地
相傳,遠古時代的黃河是一條寄存河,像一條猛虎肆虐著中原大地,一旦發大水,到處汪洋一片,民不聊生,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堯帝時就命之為崇伯,專治水源,穌大興徒眾,作九田之城以御水,聚民居之,水至民盡漂沒,穌又力爭堵塞,九載無成。到舜帝執政時,將穌治罪,殺于羽山,特命穌之子大禹為司空,好繼父業委以治水之任。從此,大禹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輦,他吸收父輩治水采取堵截的沉痛失敗教訓,自己創造疏通河道的成功經驗。
禹初治水時,娶妻涂山氏,才經四個月,一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妻有孕生子名啟,長到四歲,遇禹路過家門口,涂山氏引啟見父,啟大哭不止,禹一心撲在治水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繼續奔波。一日他提著開山大斧路過此地,坐在這塊大石頭(響當石)上,由于日夜辛苦操勞想稍息片刻。黃河有兩個水怪:一曰“巫支祖”,狀如表續,身長五丈有余,鼓水則水澇,觸岸則岸崩,二曰“天吳”,虎身人面,八首八足八尾,青黃色,以八口噴水,八足鼓水,八尾扇水,兩怪趁大禹稍息之機,興妖作怪,使黃河洶涌澎湃,奔騰咆嘯而來,大禹聽到濤聲,抓起開山斧就砍了過去,碰著這塊石頭發出的響聲流傳至今,人們叫它“響當石”。開山斧扔到的地方叫“破頭”,就是今天的“坡頭”,作為地名沿用至今。從此這個地方叫“小浪底”。大禹治水十三載,卒平水患,百姓耕地擇種,無曠土,無游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舜將帝位傳于禹,成為立帝之后的第一個王者。
傳說之二
女媧娘娘煉石補天的石碴落在凡間
相傳,遠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中有個伏羲,他的同胞妹妹名叫“女媧”,生性神靈,人首蛇身,體態輕盈,身姿裊娜,她勸其兄,正婚姻媒約嫁娶之理,深得萬民之心,被稱作神媒,伏羲駕崩,被群臣推之為主,號為媧皇,人們稱她為女媧娘娘,當時有個鎮守冀方的諸侯共工氏,名早象回,發似朱砂,面如黑漆,身長多力,遍體皆毛,他聞伏羲駕崩,女媧為皇不服,自己朝綱為王,女員命大臣祝融氏前去征討共工氏戰敗,向西北方向逃竄,至不周山擋住他的道路,無耐用頭撞之,頓時天崩地裂而命斃,不周山乃天柱也,從此天塌西北,地陷東南。女媧娘娘開始辛勤緊張的煉石補天,她煉的七彩石在補天時掉下來的石渣落在凡間于此,當時金光萬道,落地有聲,響當石沿用至今。從此,天上有七彩云,地上有五色石,響當石呈紅褐色。
傳說之三
王婆鞋石
民間相傳,王婆就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妻子王母娘娘,玉皇大帝派遣大臣太上老君在凡間設糧煉“仙丹”,供她享用。一日王母娘娘騎馬下凡查看,她在今天的方山村“著陸”,踏的第一塊大石頭上至今還留下一對深深的腳印,她把馬栓在那里,從此這地方取名叫馬溝。她到王嶺一看,這地方比老君爺煉丹的天壇山還高,她想為什么不在這里煉丹,她把一雙鞋放在王嶺頂上。(原來是一雙一模一樣的石頭,由于年深日久,一只流下山崖),從此這座山頭再也不會長高了。人間有個名詞“這山望著那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高”就是由此而來,她上天時騎馬路過坡頭大莊村,至今村前河邊的大石頭上還留下馬踏的腳印,人們叫它“馬蹄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