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歷史傳說 >> 民間故事 >> 瀏覽濟源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鯉魚擊鼓響 戴鐵帽下葬 ”的故事

2013/10/12 17:39:18 點擊數: 【字體: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近古稀、白發蒼蒼、具有道家風范的風水先生,他云游四方,走遍了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在他的晚年,從太行王屋山系起,走到現在的王坑村前嶺居民組駐足停了下來。
  
    每天清晨太陽初起時,傍晚夕陽落山時,他總是坐在這座山的山頭上,東望湖北省孝感來逃荒的孝子董永與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七仙女初次遇見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董嶺村遇仙溝居民組。西俯山腳下,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廟,人們稱呂祖廟,大峪河到這里向西拐了個大彎,繞著偏看村和呂祖廟流過,象一條銀色的玉帶一樣,河水清澈流淌,波光粼粼,兩岸的綠楊垂柳成排成行。南方是天上魁星下凡的大奎嶺。北方是高聳入云的王屋天壇山峰。天天如此,他在這里坐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他住在前嶺一位姓李的人家,這家有三個兒子,正當少年,正是讀書識字的大好年華,卻在家里放牛、種田、打架。老先生覺得十分可惜,自己熟讀四書五經,精通天文地理、歷史,自己又受到李家的盛情款待,就再也不走了,在李家當起了教書先生。轉眼五年過去了,三個兒子均已長大成人,一個個成了這一帶遠近聞名的舉人、秀才。
  
    這位風水先生也因年邁得下了重病。在彌留之際,他把姓李的一家叫在一起,先是對他們一家的厚情款待表示感謝,對三個兒子的勤奮好學表示欣慰。他說這地方,是一個好地方,我死后給我埋在我常坐的那塊地下邊的地中間,我在陰曹地府保佑你們家幸福安康,兒孫必有大富大貴,也算是我對你們家的感恩答謝。停一會兒他又說,切記,切記,不然會犯鯉魚擊鼓,戴鐵帽下葬,沖了這一穴寶地的風脈,也辜負了我的一片苦心,說完之后,就兩眼一閉,一命歸西。
  
    他常坐的那塊地,正是他們家的三代祖墳,在商量先生后事時,老二表示有異議,反對先生的交待。老二最聰明,心眼也多,就是有點心術不正,他知道,先生教老大老三最下功夫,也器重他倆,他倆天資雖差,卻為人忠實、善良,唯有他,先生總是批評,他心中早有不平,對先生另有看法。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說:“我看他是別有用意,另有用心,一穴好地,被他占了,豈不是便宜他了。倒不如叫咱們的祖墳埋在那里,說不定咱們還能蒙蒙福氣,出個什么大官,給他胡埋在下邊的山水溝里算啦。”正在商量時,他父親突然暴病身亡,老大老三哭得象淚人一樣,只有老二,心里卻暗暗高興,心想真是天助我也,他極力主張父親埋在老先生交待的地方。連祖墳也一起搬遷下來,老大老三極力反對也無濟于事。
  
    一家人經過緊張籌備,一切就緒,吉日就選擇在六月六日這天。這一天,天氣晴朗,艷陽高照。遷墳與葬父儀式是辦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還請當地最好的鼓樂隊為父親送行,供品就擺放了八大桌。只有老先生的棺材冷冷清清停放在一邊,老大老三還去上香、磕頭、燒紙,老二則連看也不看。老二成了家里的主事人,忙的頭不是頭,腳不是腳。別看他哭得也怪痛,可心里卻想父親死的太好了,太妙了,太巧了,真是天助我也。
  
    當下葬之時,當地風俗要偃旗息鼓,這時,只聽“咚”的一聲,把眾人嚇了一跳,老二以為是誰搗鬼,正要大發脾氣,卻發現是一條鯉魚正巧落在鼓上發出的聲音,原來是叨魚鷹漏了嘴掉下來,它還舍不得飛走,在空中盤旋。這時,天空中飄來一片烏云,不時,便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閃電夾著雷鳴,下起大雨來。這時,正好偏看一個人起早去王屋回來,買一口鐵鍋,為遮雨,他把鍋頂在頭上,從此經過。老二急了大喊幫助,他也參加了下葬行列。他們慌慌埋上,只聽驚天劈地一聲炸雷,先生棺材處一團白光,刺得人們忙閉上眼睛,當睜開眼睛時,只見山洪下來,把先生的棺材沖到山溝里,淤泥把棺材埋的嚴嚴實實。
  
    老二心里暗暗高興,心想這下可省得埋他了;丶覜]多久,他妻子暴病身亡,一個兒子也夭折了。他想起了風水先生的話,鯉魚擊鼓、鐵帽下葬全靈驗了,這一穴寶地也破了。
  
    后來聽說,又遷回原處,老二連著進京考了三次,次次都名落孫山。后來因次次落榜而生氣憂郁而死。傳說老大老三也只考了一個小縣官,在湖廣一帶任縣令。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老石匠升天的故事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