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的豫劇生行演員中,有幾句口訣流傳至今:“文生媚,武生剛,白胡賣蒼勁,黑胡賣穩當,馬上紅臉賣氣派,相貂老生賣排場。”據說,這是名須生張子林積一生演出實踐,對豫劇生行表演藝術的總結和概括。
豫劇生行分大紅臉、二紅臉、小生、老生、武生、娃娃生等。
大紅臉也叫正生、紅生,演豫劇生行的重頭戲,多扮演血氣方剛、富有正義感的中年男子,如《過五關》、《古城會》中的關羽,《站城頭》中的申包胥等。
大紅臉重唱腔和做功,唱腔大本嗓和二本嗓混合使用,高音講究挺拔激越、明朗凈澈,中音講究剛健奔放、寬闊洪亮。表演上重功架氣度,動作開闊大氣,豪邁英武,并講究髯口、水袖、梢子、靴子、把子等功夫。
二紅臉也叫馬上紅臉,大都為性格火爆的武將,表演講究帥、脆、漂,動作剛勁,爆發力強,尤重刀、槍把子功和腰腿功。
小生則主要扮演年輕英俊、不掛須的男子,有官生、扇子生、翎子生、貧生之分。
官生扮演年輕的文官,要求氣宇軒昂、儒雅俊朗、秀彥挺拔,注重帽翅功、水袖功、袍帶功。
扇子生大都扮演步履飄逸、玉樹臨風、手拿折扇的文弱書生,如《西廂記》中的張君瑞等。重扇子功、褶子功,表演媚而不俗,忌輕狂,貴含蓄,既風流倜儻,又斯文端莊。
翎子生扮演頭插翎子的青年將帥,如《黃鶴樓》中的周瑜等,講究風采氣度,重身段腰腿功架,常以翎子功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表演激情多姿,善用“咬牙”、“變臉”、“躥椅子”等特技。
貧生多飾演落魄文人或貧苦書生,如《呂蒙正趕齋》中的呂蒙正等。
老生主要扮演年高的將帥、高官、員外、賢士、義仆等人物,如《對花槍》中的羅藝、《賣苗郎》中的周云太等,重唱、念、做三功,唱腔激昂渾厚,白口蒼勁有力,善用“剛韻白”和“平韻白”,表演上講究抖功、翅功、臺步功,動作沉穩,步履蹣跚,具體還有袍帶、官衣靠把、褶子等戲路之分。
武生,又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重把子功、馬上功和腿功,身段伶俐雄健,剛柔并濟,如《長板坡》中的趙云,《對花槍》中的羅成等。短打武生則更重跌撲武功,身法講究輕巧敏捷,如《獅子樓》中的武松,《翠屏山》中的石秀等。
娃娃生則扮演劇中還未成年的男童,唱念帶童音,聲高音脆,表演自然,帶有天真稚氣。娃娃生也有文武之分,文的如《御河橋》中的乾郎,武的如《對花槍》中的羅煥、《斬岳云》中的岳云等。【原標題:豫劇生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