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焦作

修武藍封村:八仙傳說中的藍采和(2)

2013/7/1 9:46:45 點擊數: 【字體: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記載:藍采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圍黑木樹枝腰帶,闊三寸余,一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則衫內加絮,冬則臥于雪中,氣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隨看之。機捷諧謔,人問,應聲答之,笑皆絕倒。似狂非狂,行則振靴踏歌云:  

  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一椿樹,流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藍采和留下歌詞極多,皆率性而作,“多仙意,人莫之測,但以錢與之,繩穿拖行,或散失,亦不回顧。或見貧人,即與之,或與酒家。周游天下,人有為兒童時見之者,及斑白見之,顏狀如故。后踏歌濠梁間,于酒樓上乘醉,有云鶴笙簫聲,忽然輕舉于云中,擲下靴衫腰帶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八仙之一的藍采和,不知道是哪里的人。總是見他身穿一身破爛的藍色衣衫,腰束一條三寸寬鑲嵌有六顆黑木扣板的腰帶,一只腳穿著靴子,另一只腳卻打著赤腳。夏天時他在衣衫里加上棉絮,冬天則又睡在雪地上,呼出的氣像蒸汽一樣。他每天都手持三尺多長的大拍板,踏著節拍,在城中唱著歌謠沿街乞討。藍采和走起路來腳上的靴子總是嘎嘎作響,帶著醉意歌不離口,和著節拍,邊走邊唱,每次都是吸引著無數男女老少跟著看熱鬧。

  藍采和思維敏捷、機智幽默,雖然表現出一副癲狂的樣子,但言語充滿了智慧,人們向他提問,他往往隨口答來,話語幽默,讓人忍俊不止。他唱的歌詞很多,其意思都是如何修真養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踏歌。

  在乞討時人們給他錢幣,他就把錢幣用長繩串起來,拖在地上走,散落到地上也不管不問。如果見到貧窮的人,他就會拿去救濟別人,但更多時候是買酒喝。

  藍采和一生游歷天下,走了很多地方。有人自小就看到藍采和,等他們到年老后,卻見藍采和還是那么年輕。后來藍采和游玩到濠梁,醉臥于酒樓中,這時聽見有云鶴笙蕭之聲,藍采和忽然輕輕地升起,飄向云中,將身上的衣衫腰帶脫下,然后冉冉而去。

  八仙庵是供奉道教八位神仙——李鐵拐、鐘離權、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何仙姑、曹國舅的地方,是我國民間極受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它的產生、形成、定型、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八位仙人多數見之于正史,少數見于稗官野史。他們的傳說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尤其是明人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游記》所述的八仙過海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影響之大,在我國小說、戲曲、繪畫、雕塑等文學藝術作品中,都留下了他們的形象。他們的仙傳和修道理論,對道教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

  藍采和,又叫藍采禾。(宋龍《江南野史·陳陶傳》)正史無載。藍采和的原型是一個頗有才氣的流浪漢,他的事跡在《續仙傳》、《南唐書》、《確潛類書》等書中均有記載。

  《東游記》第十九回《采和持板踏歌》載其歌詞12首,唯獨此首流行較廣,為世人所知。元雜劇《漢鐘離度脫藍采和》(簡名《藍采和》)則說藍采和是藝名,原名許堅。他在勾欄里唱雜劇,中有“雪擁藍關馬不前”一本,年50歲時做壽,因失誤官身,為官府扣打四十大棒,后為鐘離權引度成仙。許堅實有其人,字介石,廬江人,《全唐詩》收有其詩。并說他有異術,常來往廬阜茅山間。李璟(南唐中主)時,以異人召,不至,后不知所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曾有詩《題藍采和像》云:“自驚白鬢似潘安,人笑藍衫似采和”有人據此認為藍采和決非姓藍,是因其常著藍衫,故名。 

  《東游記》說藍采和“乃赤腳大仙之降生,身雖為人,不昧本性,放蕩不羈,玩游一世。”似狂非狂,歌則隨口而作,皆有仙意,人莫之測。后遇鐵拐點度,相遇講道,一日于濠梁酒樓上飲酒,聞空中有笙蕭之音,忽然乘白鶴而仙去。 

  中國民間戲曲藝人中,很多人都把道家八仙中成仙以前的藍采和當成他們的同行。

  元雜劇《鐘漢離度藍采和》中,仙人鐘漢離見他有“半仙之分”,遂下凡到洛陽梁園勾欄里度他出家。劇中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精明強干、勤奮有為的古代戲曲演員,他熱愛演劇,說他將古本相傳,路歧體面,習行院、打諢,通禪,窮薄藝知深淺。說他“做一段有憎愛勸賢孝新院本,覓幾文濟饑寒得溫暖養家錢,俺這里不比別州縣,學著幾分薄藝,勝似千頃良田。”劇中說他廣記博聞,會戲頗多。而且面對鐘離權的故作挑剔,藍采和不卑不亢,對自己演劇的記憶信心十足。難怪得鐘離權非點化他成為神仙不可。

  傳說中的道家八仙幾乎家喻戶曉,他們各有道術,法力無邊,有關他們的傳奇經歷與各種民間傳說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膾炙人口的那句莫過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他們中的七個都有自己的歷史背景,有證可考,唯有藍采和籍貫名字成仙的傳說爭議很多。

  為此記者走進了我市修武縣藍封村,探尋了傳說中的藍采和墓、廟觀以及殘存碑刻。

  據后世碑刻記載及鄉里傳聞,藍采和就出生在藍封村。藍采和在唐高宗年間中過進士,入朝為官,因為忤逆權臣,隨后解印歸田,回到家鄉,追尋七賢蹤跡,隱居園林,常踏歌而行。后被漢鐘離點化,羽化成仙,人稱“大羅仙”。

  他常穿著破爛衣裳,帶著三寸腰帶,一只腳穿著靴子,一只腳赤足。大夏天的時候,竟然在長衫里頭穿著厚厚的棉襖,冬天時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氣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討飯,手持大拍板,長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就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歡看他唱歌,唱歌的時候,看上去他一副癲狂的樣子,但言語中卻充滿了智慧。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多少竹林七賢的影子。

  傳說中的八仙是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焦作就占了兩位,韓湘子與藍采和。

  我國神話人物八仙,都是由真人演變而來,“八仙”真人的歷史背景都有證可考。歌仙藍采和為焦作人,他的出生地為修武縣藍封村。藍封村村民告訴記者。

  藍采和的傳奇故事為當地人代代相傳,至今仍不絕口。藍采和出生在藍封村,祖輩姓藍。不是元雜劇《鐘離權度藍采和》所說藍采和是藝名,真名叫許堅,在勾欄里唱雜劇。

  藍采和的事跡在《續仙傳》、《南唐書》、《確潛類書》等書中均有記載。元雜劇《藍采和鎖心猿意馬》、《漢鐘離度脫藍采和》、《藍采和長安鬧劇》等劇本對藍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說法,并無定論。

  近來各地發現一些藍姓家譜,對藍采和14世孫藍吉甫有如下記載:“藍吉甫,字神嘉。神農后裔,藍昌奇公之后,唐開元癸丑科進士,授左輔闕遷諫議大夫,藍采和公之十四世孫也。父藍萬福居建康之上元縣,建宅朱紫坊。妻韓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過人。值宋理宗寶慶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方遭金胡擾攘,天下洶洶,斯民鮮有定業,胡師游牧南侵,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號鬼哭。公棄建康舊居東遷,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建省福清縣。

  另據《赤嶺種玉堂》介紹:“福建種玉堂藍氏奉藍氏始祖藍昌奇公第一百零八世裔孫、揚州節度使藍明德為一世祖。后人有遷居漳州漳浦縣藍教村。有遷居廣東大埔。“清初,種玉堂十五世大輪居臺灣桃園大溪鎮。十六世云錦居屏東里港鄉。十八世武居臺北市。十八世瑞芳居宜蘭。藍氏僅在臺灣現在就有人口近二萬人。

  江西萍鄉上栗發現“藍采和”族譜。這部民國年間的《藍氏族譜》記載了藍采和是圳上村生活著的近400名藍氏子孫的先祖,傳說中八仙之一的藍采和就是他們的祖先。族譜中有關于藍采和的記錄:藍采和是藍氏109世,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時出生,唐開元年(713年)中進士,授左闕諫議大夫,因直言諫帝過寵外戚,遂與權奸楊國忠不合,即退隱山林,修煉成大羅仙翁,位列八仙之一。族譜中記載有藍氏后人對藍采和的贊詩:“解印辭朝學煉丹,功成白日上青天。有子傳芳無后慮,逍遙快活五云端。”族譜附有藍采和的畫像,并錄有藍采和的《踏踏歌》。  

  藍采和的出生,族譜中有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描寫:藍采和的母親陳氏,久未懷孕,夫妻求禱于神人,夜夢神人饋藥一丸,吞后覺異香襲體,于是懷上了藍采和。而藍采和出生的時候亦“紅光滿室、異香不散”。退隱修煉成仙后,“夏服絮、冬臥冰,醉則持三尺大拍板行歌。”由此可見,族譜中的藍采和與傳說的藍采和稍有不同。

  據族譜記載,藍姓受姓始自昌奇公,昌奇公系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帝都空桑,有熊國君貢蓼藍一株,勃勃然生氣異常。時后宮誕生一子,帝甚喜,遂將此子賜姓為藍,命名昌奇。此即藍姓由來。昌啟長大后,封地稱藍封,這是藍封村名的由來。  

  藍封村,很美也很動聽的名字,更是具有歷史淵源的名字。憑著村民的信奉與口傳,八仙神話在村子里,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07-05-19 作者:呼運廷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