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焦作

千古絕唱出河南

2013/5/9 9:33:43 點擊數: 【字體:


千古絕唱出河南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有關中國古典愛情故事發源地的討論近年來漸多。按照學者的考證,《牛郎織女》、《梁祝》、《孟姜女》、《白蛇傳》、《董永與七仙女》,這5個中國最經典、流傳最廣的愛情傳說均與河南有關,這些故事的發源地在河南均可找到。由此,河南的旅游、民俗專家提出,能否整合這些經典愛情傳說,亮出河南是“中國愛情文化之源”的旗幟,把“愛情文化之源”作為河南又一張向外推廣的名片。

  一位旅游學者的提議

  呂連琴,河南財經學院旅游系主任,有著多年的旅游教學和科研經歷,在為各地進行旅游經濟規劃時,她接觸到了很多地方的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與織女,董永與七仙女,白娘子與許仙,孟姜女哭長城……這一段段經典愛情都起源于哪些地方呢?以現有的認定和我的實地考察,她們都與河南有關。”呂連琴說。因而,呂連琴認為,作為“中華之源”的河南還有一“源”——中國愛情文化之源。

  呂連琴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起源于汝南,已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發生于“南陽城西牛家莊”這已是很多學者的共識。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發源于焦作市的武陟縣(也有人認為發生于汝南縣),也已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呂連琴還表示,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發生地在鶴壁市的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龐村鎮許家溝村。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能發生在新鄉附近,因為這里有孟姜女河、孟姜女大橋、孟姜女大街,附近的太行山上還有古長城遺址遺跡。“這兩個愛情傳說發生地我都考察過。”她說。 

  呂連琴表示,這些中國古典愛情故事,盡管時代久遠、流傳甚廣,或者尚有學術爭議,但其起源都與河南有著不解之緣。她的想法是,整合這些愛情傳說資源,樹立河南是“中國愛情文化發源地”的旗幟,把河南作為中國愛情文化的“起源地、原生地、源頭”。

  為此,她提出旅游部門在整合資源、聯合營銷方面把“千古絕唱出中原,經典愛情源河南”這一概念宣傳推介出去。同時,她希望旅游和文化部門能深入研究和整理地方文化資源,盡快編制旅游開發規劃或策劃,積極進行招商引資、開發建設,使優秀的民間文化資源能轉化為旅游資源、經濟優勢。

  民俗專家的認可

  馬紫晨,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民俗學者。他對中原民間傳說的研究已有數十年。在梁祝傳說、白蛇傳傳說研究方面均是權威專家。 

  馬紫晨說,《梁祝》、《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說,這四大傳說故事發生地全部在河南:孟姜女和范杞梁在杞縣,牛郎、織女在南陽、魯山,白娘子、許仙在鶴壁和博愛青天河,梁山伯、祝英臺在汝南。 

  “梁祝故事、白蛇傳故事的起源地盡管有爭議,外省有的地方也在爭,但在學術上,發生在河南是最有說服力的。”馬紫晨說。目前,這兩個故事主要是河南和蘇浙一帶在爭。 

  這兩年,隨著“七夕節”漸熱,關于牛郎織女故事發源地的爭論也多了起來,河南的南陽和魯山都在積極爭取。其中南陽的“牛郎織女傳說”獲得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魯山正在申報“七夕文化之鄉”。 

  “《孟姜女》的故事很早就認為在杞縣,在新鄉一帶流傳也有一定理由,因為它們本身相隔并不遠。”馬紫晨說。 

  在四大民間傳說之外,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在武陟和汝南流傳。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武陟縣的“董永和七仙女傳說”榜上有名。 

  馬紫晨認為,中國的民間故事大多由一個風物圈生發開去,而中原就是這個風物圈的中心,從中原流傳到外地也是理所當然。“以往這些愛情傳說都是單個來論,如果把這些故事集中起來,確實是河南民間文化的一個亮點,說河南是中國愛情文化發源地,也不為過。”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夏挽群對中原民間文化如數家珍,他說:“《牛郎織女》、《梁祝》、《孟姜女》、《白蛇傳》,這些愛情故事很多地方都有流傳,這符合民間傳說的特點,但如此多的故事都可在河南找到根據,這說明中原民間文化的厚重。”夏挽群說,“如果從歷史或民俗學角度考證,確立河南是中國愛情文化源頭尚需要很大規模的論證,但如果從旅游或發展地方經濟的角度考慮,這個提法也未嘗不可,畢竟別的省份不可能如此集中擁有這些民間愛情傳說。”

  “愛情文化之源”的價值

  馬紫晨認為,如此豐富的愛情文化資源,既有極大的文化價值,又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在旅游專家呂連琴看來,愛情文化起源地往往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包括有形的物質載體和無形的非物質遺存,完全可以轉化為一種旅游資源優勢。目前外界不少地方已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發,舉辦諸如愛情文化節慶活動等,甚至把愛情傳說當成地方的一張名片、一個品牌,產生了很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目前河南境內的這幾個愛情故事發源地,隨著宣傳的加大,也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有游客自發地到故事發生地探訪、考察。但其旅游開發基本都處于最初級階段,有的還處于未開發狀態。

  呂連琴告訴記者,這些愛情傳說的經濟價值早在幾年前就引起了省內旅游界的關注。她說,在白蛇許仙故事流傳地的鶴壁淇河一帶,淇河旅游帶的旅游規劃已經編制過,其中就涉及許家溝、金山寺這一塊。目前汝南縣剛剛啟動了梁祝故里的旅游規劃。河南財經學院旅游系的大學生也利用暑假,正在從事一項調查研究——“汝南梁祝故里旅游策劃”。該系學生開展的市場調查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市民對梁祝故里旅游感興趣,希望能開發成可供游覽的旅游區。

  “開發這類民間傳說資源,不能僅建造與傳說符合的景點,還要迎合現代人的心理期望。”鄭州大學旅游學院旅游規劃系主任龔紹方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提醒:“民間傳說是一種非物質性的東西,如果想轉變成現代人接受的,必須要有產品展示,不能光說,要有看得著的東西,特別是現代視覺的東西。找到資源與市場的結合點。”

  “愛情之都”競爭激烈

  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真摯、美好愛情的追求,隨著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的復興,有關中國古典愛情故事發源地的討論漸多,標榜“愛情之都”、“愛情發源地”的地方也隨之增多。“歸屬之爭”,實際上已演變成資源背后的經濟利益博弈。

  在這些愛情故事的流傳地,不少地方都在大打“愛情文化牌”。2008年3月1日,在南京召開的旅游論壇上,旅游策劃專家陳放認為南京應該大力挖掘自身的 “愛情文化”。南京周邊有梁祝、許仙白娘子傳說,本地也有很多愛情故事:王獻之與桃葉、陳后主和張麗華胭脂井內選擇同生共死、李煜和大小周后金鑾巷書寫愛的“宣言”……陳放認為南京有這么多的愛情故事,可以將“愛情文化”作為自己的一張旅游名片向游客推廣。

  在此之前,杭州市已在全力打造“愛情之都”,去年底,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共讀三年的萬松書院在杭州正式對外開放。杭州市正是借助這一家喻戶曉的傳說,將“梁祝”納入“愛情之都”的范疇之中。

  梁祝的另一個傳說地寧波鄞州,也在打造“東方愛情圣地”的品牌形象,他們以國家4A級旅游區寧波梁祝文化公園為主體,策劃了“中國梁祝文化博物館”、《梁祝文庫》等相關產業,提升寧波旅游的整體形象。

  專家提醒,對河南擁有的這些民間愛情故事,切不可為了和別人爭個高低,一窩蜂上馬開發項目。呂連琴說,對這些愛情傳說,首先是進行民間文化的搶救性整理、挖掘與保護,在此基礎上,編制旅游規劃與策劃,然后進行科學的開發建設。

  如今河南提出“中華之源”的口號,諸如“姓氏文化源頭”、“武術文化源頭”在河南的理念已經打響并深入人心。呂連琴說,愛情傳說集中地就在河南,別人誰也沒有這個優勢,決策部門可以有步驟地推出“中國愛情文化源頭”在河南的概念,從而將“愛情文化之源”作為河南又一張文化和旅游名片向外推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08-08-07 作者:陳輝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