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將“中國黃河文化之鄉”的稱號授予焦作市武陟縣,這是“全國文物先進縣”武陟縣獲得的又一張“國字號”文化名片。
萬里黃河,流經全國9省區100多個縣市,為何武陟縣能折桂“中國黃河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書記羅楊說:“我們沿黃考察了許多地方,唯有武陟最具代表性,這里的歷史、地域、民風、民俗、文化基因里都浸泡著黃河的影子。”
一部武陟發展史,半部黃河變遷圖。位居中原腹地的武陟縣,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自隋朝置名武陟,迄今已有14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該縣地處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是黃河“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腰”。堯禹治水、湯王筑堤、邢人作丘,修御壩御堤、建嘉應觀……黃河文化在當地百姓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留下了諸多歷史遺存、故事傳說、風俗習慣。
近年來,武陟縣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對黃河文化資源進行保護與傳承,不僅成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還將“黃河文化”與嘉應觀景區開發有機結合,規劃建設45平方公里黃河文化園,打造“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沁河入黃處”、“妙樂寺塔”、“青龍宮”黃河文化旅游通道,盡可能地將黃河文化做大、做足、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