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火龍舞”是十分典型的中國民間祭祀風俗舞蹈文化遺存,起源于焦作孟州槐樹鄉龍臺村。龍臺村“火龍”造型古樸奇特,極象麒麟。其制作主要靠身傳口授。根據傳說,疑起源于商周時期,據乾隆57年《孟縣志》中《金石文》記載,該村“火龍舞”,在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期間已在“五龍廟”前參加祭祀鄉賽活動,并且那時已是鼎盛時期,由此推測應該起源更早。每年正月十五期間,龍臺村的“火龍舞”都要到附近各地參加匯演。轆轤圈、三疊脊、龍上桌、龍口噴火、破四門斗、龍纏柱等造型奇特、動作驚險、招式豐富、氣勢宏偉,人在火中舞,龍在火中飛,場面十分熱烈壯觀。其獨特的造型及敘事性的表演情節,使它廣受群眾喜歡,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素有“天下火龍一絕”之稱。2007年,火龍舞被評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