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丁蘭打小生性倔強,整天哭哭鬧鬧,要這要那,并且話一落地所要的東西就得到手,一會拿遲了就躺在地上打滾,摟住他娘的腿撕打,咬住他娘的手打滴溜(方言:秋千);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丁蘭不是訛這個,就是詐那個;幾個孩子好好在一起,只要丁蘭一去,不一會就你哭他喊,都說丁蘭打了他。人家尋到家,丁蘭娘很“悖誨”(方言:嬌慣、溺愛),反而說人家一大堆不是,別人勸她:“嬌子如殺子,可別把孩子慣壞了!”丁蘭娘總是笑笑說:“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
丁蘭娘的功夫沒白搭,小苗長成大樹了,丁蘭長成大人了。娘卻由于受苦受累,吃糠咽菜,一天天衰老了。可她心里高興,她想:兒子長大成人了,能給娘擔水掃地了,能替娘下地干活了,娘要有個病哩災哩,也能給娘熬碗湯喝了。
然而丁蘭娘萬萬沒有想到:她對兒子嬌生慣養,真的被寵壞了。彎樹粗了扳不直,兒子大了脾氣改不了。因為從小對他百依百順,要啥給啥,不說半個不字,長大了不知自生自立,還是樣樣問娘要。吃哩、穿哩、用哩,說一聲就得給,遲了一會就拳打腳踢,還罵娘是老無用的東西。娘病了,就咒說:“快死吧!早死早安生!”娘見丁蘭沒成色,不孝順,只認為自己命苦,沒遇著好兒子,整夜整夜流眼淚。
丁蘭從小好吃懶做,蟲鳥屙臉上也不想抹一下。他下地干活,讓老娘給他送晌午飯。老娘拄著拐棍,擰著小腳,歪歪扭扭把飯送到地里。他今個說饃生,明個說飯不熟,后個(方言:后天)又說送遲了,總是找岔子胡鬧,常常打得他娘鼻青臉腫的。他娘站不到人前頭,人前人后更說不得嘴。聽到別人夸兒子,他娘直把眼淚往肚里咽,只恨老天沒長眼。
這年秋天,丁蘭正在地里干活,來了一位放羊老漢,說:“小蘭子,過來歇會兒!”聽聲音,很悅耳。丁蘭扭頭一看,是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頭,就放下盤镢(方言:鋤頭),隨老漢來到大樹蔭下歇息、拉閑話。那邊草地里,老母羊吃了一會草,抬起頭來四處看看,不住地“咩!咩!”叫著,樣子很驚慌。丁蘭覺得奇怪,就問:“老大伯!那老羊為啥不吃草,光叫喚?”放羊老漢說:“它的兒子跑遠了,怕沒影(方言:丟失),是叫小羊回來吃奶哩!”那邊小羊聽到老羊叫,就尥著蹶子跑到老羊跟前,雙腿跪地,拱到老羊肚子底下吃奶。丁蘭又問:“那羊羔吃奶為啥還跪著?”放羊老漢說:“那叫‘羊羔跪乳’。小羊羔知道它娘生它養它不容易,它就跪著吃奶,感謝它娘生育之恩!”丁蘭聽了猛吃一驚,想:俺娘生俺養俺更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俺拉扯大,香的緊俺吃,好的緊掩穿,俺娘為俺吃盡了千般苦,受盡了萬般罪。
忽然,一陣“吱哇!吱哇!”的叫聲,打斷了丁蘭的思緒,他抬頭一看,見大樹頂的老鴰窩上,站著一只脫了毛的老烏鴉,伸長脖子,兩眼直愣愣地盯著前方,嘴里不斷地叫著。丁蘭又覺著奇怪,問:“老大伯,那老烏鴉叫啥哩呀?”放羊老漢說:“這叫烏鴉反哺。小烏鴉沒長大的時候,老烏鴉到處覓食喂小烏鴉,F在小烏鴉長大了,老烏鴉衰老了,小烏鴉就到處覓食喂老烏鴉,好讓它安度晚年。”話音沒落,果然看見一只小烏鴉從遠處飛來,嘴對嘴給老烏鴉喂食。喂完了,小烏鴉就飛走了;不一會兒,就又銜食來喂老烏鴉……丁蘭心想:“這老烏鴉多象俺娘呀!小烏鴉還知道孝敬老烏鴉,銜食來喂它娘吃,俺為啥不知道憐惜老娘,不知道報答她那養育之恩,還天天罰嫌老娘給自己送飯,做這做那,一不如意,就惡聲惡氣,打罵老娘呢?我可是連那小羊羔小烏鴉都不如呀!”想著想著,還想問老漢什么,可扭頭看看,白胡子老漢早沒影了。
這時,他遠遠看見老娘擔著瓦罐,拄著拐杖,一顫一巔地給自己送飯來了。他一激凌站起來,趕緊跑去接老娘。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娘呀!我去接你啦!從今后我要孝敬您老人家啦!您要原諒我呀!……”
再說,丁蘭娘這幾天偏了涼,渾身不好受,這頓飯本來送晚了,恐怕兒子怪罪。這時,遠遠看見丁蘭大步小步朝自己跑來,一邊說一邊大呼小叫,以為兒子又動了肝火。心里一驚,一個土坷垃絆住,跌倒了,瓦罐摔碎了,飯撒了一地。她心里更傷心,說:“人家養兒防備老,我養的兒子一直打罵我。這不,一會送飯來遲了,就又跑來打我了。與其這樣活受罪,不如早點死了干凈利索。”她越想越傷心,勉強從地上爬起來,就一頭朝地頭的一棵大柳樹撞去!待丁蘭跑到跟前,他娘已經頭破血流,斷了氣了。丁蘭又悲又悔,撲到老娘身上大哭起來。
丁蘭埋葬了老娘。回到家里,吃飯沒味,睡覺不香,干活無力,一心想著老娘。為了補償對老娘的孝心,丁蘭就刨掉了那棵大柳樹,請手藝最好的師傅給老娘刻了一尊像,回家供俸在堂屋桌上,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出門就背在身上。并且把自己悔過自新、孝敬老娘的心思,撰寫成文刻印成書,到處散發,自責自悔。丁蘭的行動,終于得到社會的諒解。好事人又把丁蘭刻木敬母的事申報朝廷,列為孝子。并且在河內縣學之左,修建二孝子祠(另一孝子指郭巨),以昭后人。丁蘭居住的村莊,也定名為丁蘭巷,因為這個村落在郭巨巷之西,所以又稱西巷,丁蘭巷在沁陽市區北1公里處,現在歸懷慶辦事處北關村管轄。